当前位置:首页 > 药用植物学 - 图文
五.根的组织构造:
二. 根的类型 包括:定根、不定根
①定根:直接由胚根发育而来,有固定生长部位的根。图 ②不定根:不是由胚根发育而来,无固定生长部位的根。(可生于茎基、茎节、叶…) 主根 定根 侧根 纤维根 根
不定根:
三. 根系的类型 概念:一棵植株中根的总和。 类型:直根系、须根系
①直根系:又称深根系。主根发达,有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图
②须根系:又称浅根系。无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他的分枝组成、
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呈须状的根系。图
分布:直根系分布于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须根系见于单子叶植物、蕨类植物
四. 根的变态 根的变态是为了适应特定的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根的变态是健康而稳定地遗传,并非病理上或偶然的变化。 类型:贮藏根、气生根、支持根、
寄生根、攀援根、水生根 贮藏根
是根最常见、最重要的变态类型,和中药关系十分密切。 特点:贮藏养料,根肥厚多汁,形态多样。 类型:圆锥根、圆柱根、圆球根、块根
圆锥根 圆锥形 ①由主根变态而来 ②一株一根 ③有茎的成分(芦头) 圆柱根 统称肉质直根,圆柱形 特点:主根肥大 圆球根 圆球形 块根 ①源于不定根或侧根 由不定根或侧块状或纺锤形 ②无茎的成分 根变态而来 ③一株多根
17
气生根
概念:生于地面上空气中的根。
分布:多见于温暖、潮湿环境下的植物。
作用:从潮湿环境中吸收或贮藏水分。如吊兰、石斛 支持根
概念:不定根先端伸入土中,起支持作用的根。 例: 玉米、榕树、红树 攀援根
概念:属气生根范畴。植物体为藤本植物,通过攀援根固着于附生的物体上。 例:爬山虎 常春藤 寄生根
概念:寄生植物具有的根。寄生根深入到寄主组织中,吸收寄主的养料及水分。 根据对寄主的依赖性的不同,寄生植物分完全寄生植物和半寄生植物。
例:菟丝子、桑寄生、槲寄生 水生根
概念:水生植物的根。
特点:通气组织发达,根系多退化,无根毛。 例:浮萍、水车前
五. 根的组织结构 (一)根尖的构造 (二)根的初生构造 (三)根的次生构造 (四)根的异常结构 (五)侧根的发生
(一) 根尖的构造
概念:根尖是指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这一段。
特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根的伸长、根对水分养料的吸收、根内
组织的形成,主要在根尖中形成。 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冠
位于根的最先端,是根特有的组织,像一顶帽子套在根尖外方,其开路先锋的作用。 根冠在前,和土壤中的沙砾不断摩擦,遭受伤害,死亡脱落,这就对分生区及到保护作用。有的根冠细胞能产生粘液,使根冠在通过土壤时减少摩擦,从而顺利地穿过土壤。 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的根冠细胞补充到根冠中,所以根冠始终保持一定的形状和厚度。 分生区
概念:又称“生长点”、“生长锥”,是位于根冠内方的顶端分生组织。
作用: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和增殖。小部分向下发展,形成根冠;大部分向上发展,经
过细胞生长、分化逐渐形成根的各种初生组织。
特点:细胞小,排列整齐,无细胞间隙,细胞质浓,细胞核大,可以看到细胞分裂期的
各个阶段。
18
伸长区
位于分生区的上方,细胞分裂基本停止,体积扩大,尤其显著延长轴方向延伸,同时细胞加速分化,可看到最初分化的输导组织。
作用:使根伸长,从而使根在土壤中不断向前推进,有利于根不断转移到新的环境,吸取更多的矿质营养。 成熟区
又称“根毛区”,此区内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并且多以分化成熟。 特点:表皮产生根毛,细胞以分化成熟。 根毛: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生长速度很快,但寿命短(几天~十几天)。
实践:植物移栽时,损失大量根尖,造成水分吸收能力急剧下降。所以需充分灌溉,修剪枝条。
(二) 根的初生构造 概念:
①初生生长:使轴状器官(根、茎)延长的生长。 ②初生组织:初生生长形成的成熟组织。
③初生构造:由各种初生组织所形成的结构,称为初生构造。
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柱 表皮
特点:同一般初生保护组织。特点是具根毛,故又称“吸收表皮”。另外,表皮细胞无角质化,通透性强;无气孔。 来源:由原表皮发育而来。 皮层
特点:位于表皮内,有多层薄壁组织组成,细胞排列疏松,有明显的细胞间隙。根的皮层十分发达,占根相当大的比例(3/4~4/5)。 组成: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
皮层 外皮层 特点 功能 皮层最外一层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可代替表皮起保护作间隙。 用。 将根毛吸收的水分运皮层薄壁外皮层内,细胞多层,排列疏松,有发达的输到维管柱中;贮藏组织 细胞间隙。 营养。 皮层的最内层,由单层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无间隙,细胞壁不均匀 加后成 马蹄形或凯氏带状。 内皮层
19
内皮层细胞加厚情况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侧壁和横壁局部增厚(木质化或木栓化),增厚部分呈带状,环
绕侧壁和横壁成一整圈,称凯氏带。其横切面观,侧壁增厚部分呈点状,故又称凯氏点。图
马蹄形:内皮层细胞壁继续加厚,除外切向壁不加厚外,其余全部加厚,因此,从横切
面观细胞壁增厚部分呈马蹄形。在正对初生木质部束处的内皮层细胞壁不增厚成马蹄形,保留原来的凯氏带状,这种细胞称为通道细胞。通道细胞有利于水分和养料的内外流通。图
维管柱
概念:是内皮层以内的部分。根的维管柱又称中柱。
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髓(如果存在)
中柱鞘
位于内皮层内,为维管柱的最外方组织,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组成。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可参与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侧根、不定根、不定芽以及异常构造的发生。 初生木质部
是根的输水组织,位于根的中心,一般分几束,呈星角状排列。初生木质部束有几束称几原型。
(一般单子叶植物根初生构造木质部为多元型;双子叶植物根初生构造木质部束较少。)
初生木质部分化成熟的方向为外始式,及外面木质部先分化成熟,里面的木质部再分化。先分化的称为原生木质部,导管口径小,多为环纹、螺纹导管;后分化的称为后生木质部,多为网纹、孔纹导管。外始式具有生物学意义。 初生韧皮部
为根输送养料的组织,和初生木质部呈相间排列,故根的初生构造维管束类型为辐射型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分化成熟的方向和初生木质部一样,亦为外始式。 髓部
根的髓部多不发达,因为初生木质部常一直分化到中心,所以中心无薄壁组织存在。 双子叶植物根基本无髓,单子叶植物往往有髓。
(三). 根的次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除初生生长以外,还要进行次生生长,即加粗生长。次生生长是由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产生的。次生生长产生的组织称为次生组织,次生组织所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一般无次生生长现象。极个别的如单子叶植物龙血树,丝兰;蕨类植物如桫椤。
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
形成层的产生:是由根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组织经过反分化形成次生分生组织即形成层。
形成层的活动:①最初产生的形成层是一个个不连续的片段,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由该处的薄壁组织经过反分化形成。②形成层细胞不断产生衍生细胞填充到形成层内,使得形成层不断的被向外推,当形成层片段和中柱鞘衔接时,相应区域的中柱鞘细胞反分化形成相应的形成层片段,并与原有的形成层片段衔接,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