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定稿 - 图文
预制构件分公司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
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七、缝隙、夹层
主要表现: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原因分析: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防治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12
预制构件分公司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
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八、缺棱掉角
主要表现: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防治措施:
13
预制构件分公司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
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时,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棱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并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九、外形尺寸不符合要求
主要表现1:
混凝土制品表面凹凸不平,拆模后混凝土成型尺寸不准确,出现鼓肚、翘曲现象。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实,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14
预制构件分公司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
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4.模板支撑不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造成混凝土撑模,模板松动变形。
防治措施:
1.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
2.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
3.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4.模板及支撑设计时,要将荷载考虑足,并有余地,以保证模板及支撑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主要表现2:
混凝土构件外观尺寸局部变形严重,出现侧面涨模现象。 原因分析:
1.支撑或加强肋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 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板梁模板斜撑间距过大,梁侧模板不能抵抗混凝土侧压力胀模;
1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