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辅导部分复习资料
的偏爱,在同学面前一直有一种优越感。
上高中后,她住进了学校,进了重点班,同时也当上了班干部。父母对她有了更高的期望,她对自己也信心十足,然而在期中考试的排名中,却没进入前十名,这对她来说如当头一棒,父母也训斥她学习不如从前,她便赌气和哭闹,上课也不愿发言,在做班级的工作中,经常与同学产生矛盾,闹情绪,常因一些小事向教师哭诉,以至同学们都不愿理睬她。她每天下课就离开班级,独自一人到操场上玩,感觉这个班集体没人能容下她,由活泼开朗变得常常闷闷不乐,学习成绩下降。
心理辅导老师了解到的情况:该生历年体检正常。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对该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较合适的咨询方法是什么?
二、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请尝试着找出本案中A、B、C。
案例四
一般资料:某男,15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半年前,该生升人重点高中。两个月前,因为感冒发烧,导致期中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一个多月前,在复习功课时,头脑中突然闪念\期末考试再考不好怎么办\。这种想法让其非常紧张,竭力让自己集中精力学习,可越是这样越难以集中注意力,还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的情况。这些情况让该生非常担心,担心自己学习成绩会一直下降,将来考不上大学,没有光明的前途,甚至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让父母安享晚年。这些担心让该生紧张不安,很烦躁,只有不想学习的事情,心情才会好些。
心理辅导老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该生自幼学习成绩优异,父母要求严格,性格内向,追求完美。该生历年体检正常。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简述可能引发该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二、对该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较合适的咨询方法是什么?
案例五
一般资料:某男,19 岁,高三补习班学生。
案例介绍:该生原先是个比较活跃的人,经常出现在球场上和晚会舞台上。可自从高考 落榜之后近3 个月来,他变得沉默寡言,萎靡不振,有时还自言自语地说“活着没意思”, 认为别人都会看不起自己,没考上大学自己一生都完了。大家都觉得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 的,情绪低落,心烦意乱,总是感到前途无望,提不起精神.自述最近总睡不着觉,头昏 昏沉沉的、痛得厉害。
心理辅导老师了解到的情况:该生历年体检正常。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该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二、假如给该生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其工作程序包括哪些?
案例六
案例介绍:一位32 岁的妈妈为儿子的问题前来咨询。下面是一段咨询谈话:
老师:请坐,你需要哪方面的帮助?
孩子妈妈:大夫,你一定要管管这个孩子,这孩子太不听话了。 老师:你根据什么说他不听话呢?
孩子妈妈:在学校里,每当老师要求他完成作业时,他就用拳头砸桌子,还在座位上摇晃。在家里,要是让他做作业,他也是大闹,搞得全家不安宁。
老师: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办呢?
孩子妈妈:老师往往会不再要求他写作业了,在家里也只好这样。可是他总是不写作业,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我真是愁死了。
老师:我知道了你的焦虑,也体会到了你做妈妈的心情。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是有原因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孩子从某种行为中得到了好处,这种行为就会被强化。由于孩子只要一闹,就可以不写作业,所以这种乱折腾的行为就得到了强化。
孩子妈妈:喔,原来孩子不听话与我们有关。你讲得很有道理,那么今后我们该怎么办呢?
老师:孩子再闹时,不能让他逃避作业,而是等他安静下来后,仍然要求他必须完成作业。注意,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马上给予鼓励。能做到吗? 心理辅导老师了解到的情况:该生历年体检正常。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老师使用的咨询方法是什么?
二、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基本原理是什么?
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
案例七
一般资料:某男,19岁,高三复读班学生。
学生主述:近两个月来,严重失眠,影响学习,很苦恼。
学生自诉:小时候得过鼻炎,总是流鼻涕,觉得别人都很讨厌我。后来因肠胃炎多次住院,因此认为自己是最倒霉的。从小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总拿我和邻居家小朋友比,看到他们考好了就说我笨、没出息,永远也赶不上人家,还经常打我,说我和妈妈都是他的累赘,我觉得很受刺激。我一直很努力,但高考前因胃肠炎住院,最后选择复读。我的成绩排在前几名,但人缘不好,总受到同学们的孤立,没什么朋友。有一次与一个同学在饭堂发生摩擦,气急之下我打了他几拳,把他的鼻子打破了。后来大家都说我欺负同学,都不理我,我只好走读,每天回家。一个月后我发现宿舍的东西都没了,听说是被扔掉了,我就报了警,一时间在学校内引起轩然大波,几乎没有人跟我说话了。我觉得我对每一个人都很好,但他们却都对不起我,甚至反过来跟我作对,我真是想不通。最近两个月,我总是失眠,有时整晚都睡不着觉,白天没精神。不想与别人说话,上课也听不进去,学习效率下降,有时真不想去学校了,但又觉得不上学会没出息,人家会更瞧不起,所以心里很矛盾,很苦恼,情绪不高。
心理辅导老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该生个性偏执、敏感多疑、追求完美、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该生历年体检正常。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在案例咨询过程中,学生出现了较为强烈的阻抗,请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案例八
一般资料:某男,20岁,高三补习班学生。
案例介绍:该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努力,成绩名列前茅,是多年的三好学生和班干部,经常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高考时发挥失常而选择复读,心里很失落,暗下决心要把名次提上来。但事与愿违,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名次没升反而下降了,甚至还出现了不及格。为此父母极为严厉地批评了他,他也觉得自己很没用,感到自己很没面子,老师不重视他,同学们也都看不起他。因此情绪低落,内心苦恼、焦虑。他觉得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爱他、关心他了。班长是一位女同学,对他学习、生活等很关心。他也愿意和班长讲讲自己的心理话,自己感觉喜欢上了班长,于是鼓足了勇气,表达了爱慕之情,但
班长明确告诉他自己有男友,不能接受他的感情。初次恋爱就失败,他感受到了失恋的痛苦。
学习兴趣明显下降,慢慢的不愿与人交往,整日没精打采、闷闷不乐。近半年随着复习强度增加,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经常头昏、头痛,晚上入睡困难,全身疲惫不堪。记忆力大不如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现在学习成绩已排到班里的倒数几名,父母、老师和同学注意到了他的问题,多次帮助他。但他觉得很无助,自己觉得没什么希望,这学期已无法上学。
心理辅导老师了解到的情况:该生历年体检正常。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可能引发该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建议对该生使用较合适的咨询方法是什么?
案例九
一般资料:某男,18岁,高三年级学生。
来访者自述:从小喜欢绘画,一心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认为上文化课纯粹是浪费时间,故从一年级就经常借故逃避上文化课。自认为应该用这些时间来练习自己的绘画技巧,但家长不同意,理由是文化课必须要有一定的分数才能录取。自认为只要稍微看看就能通过,用不着花费那么多时间,为此经常与父母冲突,很是心烦,即使在家作画,也没有好心情。进入高三后,发现自己绘画的水平没有多大提高,三个月前,文化课的一次摸底考试语文成绩很糟糕,排在了班里倒数第三名,从来没有考过这么差,恐怕自己考中央美院的理想要落空。从此以后很是焦急,睡眠开始不好(主要是入睡困难),总是担心语文课考试,后来也害怕英语、历史、政治课考试,越害怕越考不好。父母更是经常责备自己不听家长的意见,自己心中有些后悔,但表面上还要装出理直气壮的样子,不肯承认。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毕业考试了,一家人都着急,自己更感到希望渺茫,不知道还参加不参加高考。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打不起精神。拿起画笔,经常发呆,也在担心文化课考试,觉得画笔很沉重,而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很差,学习效率很差。故而前来咨询,希望老师帮助他克服对文化课考试的害怕担心。 心理辅导老师了解到的情况:该生历年体检正常。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可能引发该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采用阳性强化法矫正其行为,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案例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