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作业
12.“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3.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14.“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15.“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16.“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7.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18.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19.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20.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2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
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E.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22. 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符合唯物史观的有( )。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23. 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
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24. 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25. 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26. 据报载,北京市XX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2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的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2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 )。
A. 个别——一般——个别 B. 实践——认识——实践 C. 群众——领导——群众 D. 团结——批评——团结
29.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交往活动日益普遍和深化。交往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 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 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30.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已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31.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这表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32. 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二十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
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柏林墙倒塌后,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33.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
A.阶级斗争说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论
34. 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ABCD 3.CD 4.ABCD 5.ABCD 6.ACD 7.AD 8.AB 9.ABC 10.AB 11.CD 12.AB 13.BC 14.AB 15.ACD 16.ACD 17.CD 18.BD 19.ABCD 20.BDE 21.ABCDE 22.BCDE 23.ABCD 24.ABDE 25.ACD 26.BCD 27.ABC 28.ABC 29.ABCD 30.ACD 31.CD 32.BCD 33.CD 34.ABC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