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 - 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
案解析
一、铁及其化合物
1.纳米Fe3O4在生物医学和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应用前景光明。其制备流程如下:
已知:锌单质溶于强碱生成ZnO22;Zn(OH)2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请回答下列问题:
(l)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锌铁皮的作用有___。
A.去除油污 B.溶解镀锌层 C.去除铁锈 D.钝化
(2)步骤②生成Zn(OH)2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用离子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该步骤pH不能过小的原因____。调节pH的最佳方法是向溶液中通入____(填化学式)。
+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为确保纳米Fe3O4粒子的纯度,应调整原溶液中Fe2
-
与所加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4)步骤⑤制得Fe3O4纳米粒子的过程,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说明理由__________;T业生产中可采取___________措施提供无氧环境。
(5)步骤⑤ 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减压过滤(抽滤)得到纳米Fe3O4粒子?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AB ZnO22+2H=Zn(OH)2↓ 加入酸是为了使ZnO22转化为Zn(OH)2沉淀,但加
入酸不能过多,要防止发生Zn(OH)2+2H=Zn2+2H2O,降低ZnO产量 CO2
2Fe2++H2O2+2H+=2Fe3++2H2O 3:1 防止Fe2+[或Fe(OH)2]被氧化 持续通入N? 不能 纳米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及已知信息分析得:废旧镀锌铁皮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锌溶解生成偏锌酸钠和氢气,铁不溶解,过滤得到滤液A为Na2ZnO2,不溶物为Fe,溶液A加稀硫酸使溶液中ZnO22转化为Zn(OH)2沉淀,再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得到ZnO,不溶物Fe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加入适量H2O2,氧化部分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得到含Fe2+、Fe3+的B溶液,再加入NaOH,并通入氮气排除氧气,加热分解,生成四氧化三铁胶体粒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氢氧化钠溶液有助于铁皮表面的油污水解除去,同时由题干信息知锌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AB;
(2)根据题给信息知,步骤②为ZnO22-与酸反应生成Zn(OH)2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O22-+2H+=Zn(OH)2↓;加入酸是为了使ZnO22-转化为Zn(OH)2沉淀,但加入酸不能过多,要防止发生Zn(OH)2+2H+=Zn2++2H2O,降低ZnO产量;所得溶液呈碱性,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调节pH的最佳方法是向溶液中通入CO2;故答案为:ZnO22--
++
+2H+=Zn(OH)2↓;加入酸是为了使ZnO22-转化为Zn(OH)2沉淀,但加入酸不能过多,要防止发生Zn(OH)2+2H=Zn2+2H2O,降低ZnO产量;CO2;
(3)根据上述分析步骤④目的是用双氧水氧化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H2O2+2H+=2Fe3++2H2O;Fe3O4粒子中+2铁与+3价铁物质的量之比为1:2,设Fe2+物质的量为x,则根据离子方程式分析所加H2O2的物质的量为:x?液中Fe2+与所加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2Fe2++H2O2+2H+=2Fe3++2H2O;3:1;
+
(4)防止Fe2[或Fe(OH)2]被氧化,所以步骤⑤制得Fe3O4纳米粒子的过程,需要在无
+
+
21x?=,则应调整原溶323x=3:1,故答案为:3氧环境下进行;工业上通常通过持续通入N2提供无氧环境,故答案为:防止Fe2+[或Fe(OH)2]被氧化;持续通入N2;
(5)根据加压抽滤的原理及纳米粒子半径大小分析,不能用抽滤的方法得到纳米Fe3O4粒子,原因是纳米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故答案为:不能;纳米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
2.某固体化合物A,按图所示发生系列变化,已知E溶液中加入氨水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是___(填化学式)。 (2)反应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3)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答案】Fe(OH)3 Fe2O3+6H+=2Fe3++3H2O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分析】
已知E溶液中加入氨水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A为氢氧化铁,Fe(OH)3,A加热分解生成B为Fe2O3,C为H2O,依据流程分析判断D为FeCl3,X为Fe,E为FeCl2 溶液,据此分析。 【详解】
已知E溶液中加入氨水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A为氢氧化铁,Fe(OH)3,A加热分解生成B为Fe2O3,C为H2O,依据流程分析判断D为FeCl3,X为Fe,E为FeCl2 溶液。
(1)依据推断可知A为Fe(OH)3;
(2)反应②是盐酸和氧化铁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3)反应④是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 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也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3.A-J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请填写下列空白:
(1)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_ (2)写出检验D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____。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若向气体K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5)若向气体K的0.1mol/L水溶液中加入pH=1的硫酸,且氨水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1,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 ....
【答案】第四周期Ⅷ族 取少量D溶液,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2Al+2OH-+2H2O=2AlO2-+3H2↑ < NH4++ H2O?NH3·H2O+OH- c(NH4+)> c(SO42-)> c(H+)>c(OH-) 【解析】 【分析】
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在电解条件下生成I和H,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G为Al2O3,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而I也能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则I为Al,H为O2,C和碱、D和气体K反应生成E、F,则说明E、F都为氢氧化物,E能转化为F,应为Fe(OH)2→Fe(OH)3的转化,所以E为Fe(OH)2,F为Fe(OH)3,则C为FeCl2,D为FeCl3,K为NH3,B为Fe3O4,与Al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即Fe,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
(1)A、B、C、D、E、F六种物质中都含有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Ⅷ族,
(2)溶液D为氯化铁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取少许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D溶液中含有Fe3+;
(3)反应④是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4)气体K的水溶液为一水合氨溶液,加入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氯化铵在水溶液中水解显酸性,所以pH<7;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H2O?NH3gH2O+H+;
(5)若向气体NH3的0.1mol/L水溶液中加入pH=1的硫酸,且氨水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
++1,假设条件均为1L,发生反应:NH3gH2O+H=NH4+H2O,n(NH3?H2O)=0.1mol,
n(H+)=0.1mol,所以一水合氨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溶液,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H4)>c(SO4)>c(H+)>c(OH-)。 【点睛】
比较时溶液中粒子浓度紧扣两个微弱:
(1)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的电离是微弱的,且水的电离能力远远小于弱酸和弱碱的电离能力,如在稀醋酸溶液中:CH3COOH?CH3COO-+H+,H2O?OH-+H+,在溶液中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CH3COOH)>c(H+)>c(CH3COO-)>c(OH-);
(2)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但水的电离程度远远小于盐的水解程度,如稀的CH3COONa溶液中:CH3COONa=CH3COO-+Na+,CH3COO-+H2O?CH3COOH+OH-,H2O?H++OH-,所以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c(OH-)>c(CH3COOH)>c(H+)。
+2-
4.A、B、C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①②③均为有单质参与的反应。
(1)若A是常见的金属,①③中均有同一种黄绿色气体参与反应,B溶液遇KSCN显血红色,且②为化合反应,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上述C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_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Fe3+=3Fe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含Fe2+ SiCl4 ① ③ 2C+SiO2【解析】 【分析】
(1)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变价金属,则A应为Fe,B为氯化铁,C为氯化亚铁,②为Fe与氯化铁的反应;
(3)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可知B为Si,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则C为SiCl4,③中SiCl4与氢气反应,提纯Si,以此解答该题。
Si+2CO↑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