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期中联谊语文试题
星点点细小的牙齿。
⑧是谁在这山岗上放牧这娇小的白羊?是谁在这山岗上放牧这时间的残雪?
⑨时间在达利的画笔下可以折叠,而残雪呢?柔软的残雪却不能被一个真正的、关注时间的忧世伤生者保留,哪怕是一个短暂的季节。美丽的残雪在我们的面前匆匆走过。啊!残雪,你发出的足音是溪流、是瀑布、是东去的大江,还是枝头音乐般闪烁异彩的晶露?
⑩我坐在山岗的石头上,任由残雪在我的心中徐徐地漫漶,感受残雪热烈的簇拥。一条小路曲曲弯弯,我留不住你们,就像我留不住我自己。你们也留不住我,哪怕你们在这山径两旁伸出温情真挚的手,想拉住我在风中飘拂的衣襟。
除了山岗上停留着残雪外,河流上也有残雪,树枝上也有残雪,但鸟巢上没有。黑黑
的鸟巢像是冬天中落尽枯叶后的果子,硕大,饱经风霜。
残雪不时从树上喀嚓一声落下来,落到地上和河中。这是春天来到时,注定要发生的事情。那些枝上的嫩芽齐心协力,“嗨”的一声便把残雪从自己的身上推了下来。
有薄冰嚓嚓破碎的声音,这声音和河上的残雪一起顺流而下。明亮的阳光从天而降,直达河上漂流浮升的碎冰。从碎冰上折射出来的光斑在我黑色的衣裳和树下的阴影中闪闪烁烁。残雪就在这些沾着阳光的浮冰间安静地穿行,而我却看不见河边牧鹅的少年。
是的,在这个季节,残雪将从我们的眼前溜走,就像那些暗藏心机、调皮的白鹅从牧鹅的少年的竹竿下溜走一样。我们触景生情地张开嘴巴,却无法唱起往日的牧歌。时间已经使我们再也找不准那首老歌的调子。即使残雪漫漶的水痕最终也干枯消失得踪迹全无。
(有删改)
11.同样是写火苗即将熄灭,第②段用“腾跳”,第③段却用“挣扎”来描绘它,这是为什么?简述你的理解。(3分)
1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⑦自然段中“虫子和残雪在同一条路上相逢,匆匆忙忙的它们甚至来不及相互问一声好,就错身而过了”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4分)
13. 人们表情达理往往要借用一些具体的物象。文中除“残雪”之外,作者还选用了哪些物象? 文章借用这些物象传达了怎样的信息?(4分)
14. 本文的语言形式唯美,立体鲜活,灵动跳跃。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文中任选两例具体赏析。(4分)
15.从文章对“时间的残雪”的具体思考中,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作者对时间这一古老话题的新思索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③。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
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出而过焉 过:探望 .
B.不以私吾后 私:私爱,偏爱。 .C.余特戏曰 特:特意,故意 .D.而士之行可一乡 行:品行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记以示后之人 士大夫之族 ..B.视其居枵然 其后用兵 ..
C.学博而才敏 吾尝终日而思矣 ..D.以彼之材 以资政殿大学士行 ..18.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 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
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3分)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4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21——22问题。(7分)
春 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21.简析首联中“送”字在诗中的作用。(3分)
▲ 22.尾联中“自是不归归便得”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其一、“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其二、“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其三、“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3.上述文字是对《论语·泰伯》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的三种不同的断句解读,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思想和政治观点。(2分)
24.你同意哪一种解读,为什么?(3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欲罢不能。(《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4)商,伤也, ;夷,戮也, 。(欧阳修《秋声赋》) (5) ,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拟行路难》)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韩非子说,“车匠造好车了,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并
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
韩非子这番话你是否认同?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结合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 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2012学年第一学期联谊学校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冠为“guān”;B芟为“shān”;C坞为“wù”) 2.B(A声-生;C觞—殇;D枝-支)
3.D(“决不”应为“绝不”;“奇货可居”比喻依仗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以获取功名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