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永久的悔》教学设计
2、 通过比较阅读,简要把握记叙性散文的特点:初步尝试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3、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辛劳,做一个有孝心的儿女。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于母亲的深切思念以及不能对母亲尽孝的懊悔与自责。
2、通过比较阅读,简要把握记叙性散文的特点:初步尝试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简要把握记叙性散文的特点:初步尝试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复习导入)
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为季老心中永久的悔而感动落泪,那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呢?这篇课文主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那课文又是如何将这种深厚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呢? 二、 品味语言 (一)小组合作
1小组互相听读课文:圈点勾画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2小组交流最感动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二)全班交流
1、 说出你最感动的语句及理由 2、 分析下列语句所蕴含的深厚感情
1)、 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
2)、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灾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对母亲一生的艰辛感叹不已,对伟大的母爱赞叹不已,对生身母亲怀念不已。)
3)、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饱含了做儿子的多少同情,以及未能尽孝的无穷悔恨。)
4)、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年幼时不懂事,没有想到如何孝敬母亲;年轻时经济不能独立,虽空有雄心壮志,却无法实现孝敬母亲的愿望;没有等到大学毕业,母亲永远的走了,自己永远不能尽孝了。每想至此,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三、 对比阅读 (一) 合作探究
《永久的悔》与《回忆我的母亲》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主题都是“母亲”,都属于回忆性的记叙文。
不同:《永久的悔》以作者“永久的悔”为线,具体讲述了“永久的悔”的内容:年轻时不懂事,长大后经济不独立,没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永远的走了。由此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及不能尽孝的感情。一般的纪念性的文章都会围绕被怀念的对象展开,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回忆我的母亲》围绕被怀念的对象展开,通过母亲很多生活中的小事,反映了母亲高尚的品质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 写作小贴士 1、 线索明显,清晰。 2、 重在抒情 3、 恰当选取细节 四、 拓展练习
1母亲每天与你朝夕相处,一定有令你感动的生活片断。试选取一个小细节,并以此为线索,抒发你对他们的思想感情。
2与母亲相处过程中你有没有遗憾和后悔?试写成一篇回忆性的散 五、 总结
1语言质朴饱含深情 2记叙性散文特点。 六、 作业 完成课堂作文
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语言 质朴
饱含深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