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对联通电信宽带垄断的分析与思考
管理学期末论文
管理学理论综述
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 企业管理
姓名: 武建勋
学号: 201121603007
微观经济学期末论文
对联通电信宽带垄断的分析与思考
学生姓名:武建勋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当下联通和电信涉嫌垄断的这一事件进行了介绍,并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联通和电信存在一定的垄断行为,并对垄断行为进行了简单的讨论,最后指出了现行的反垄断措施和我对这一事件的一些思考。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对这一事件做一个很好的总结,也希望可以对以后的反垄断有所帮助。 【关键字】 联通; 电信; 垄断; 宽带
引言
随着央视《新闻30分》中的一则对联通和电信涉嫌垄断的报导,社会上迅速掀起了轩然大波,专家和群众都纷纷对此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表示持续关注其进展。业界对此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这是对联通电信的不公平,认为是对其诬陷;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联通电信确实垄断,应该加以限制和管制。在我认为,某种角度上讲联通和电信确实涉及到了垄断,报导并非空穴来风。这篇文章我就来阐述一下自己对这一事件的观点及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概述
(一)垄断概念界定
垄断,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简单的说垄断就是指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而买家有许多的情形。
(二)联通电信宽带垄断现状 1.国内外宽带状况对比
世行报告称中国的互联网使用价格占收入水平的10%,这一比例是发达国家的10倍。
在全球范围内,日本和韩国是宽带普及率最高、网速最快的两个国家。在日本,普通用户家中基本上都实现了100M—200M的带宽,最高可以到1G。目前,100M光纤的包月费仅为4000日元,折合人民币300多元,每兆的成本仅3元左右。韩国是全球网络第二大发达国家。以SK为例,宽
- 1 -
微观经济学期末论文
带开通费为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81元),如果申请的是1年以上套餐,开通费也会免掉。宽带费用以3年套餐的合约最为合算,包月费用为2.97万韩元。
2.联通电信垄断现状
两大运营商设“黑白名单”,予以差别定价,以高于其他客户的价格向具有竞争压力的宽带接入商进行网间结算,以此抬高竞争对手的带宽接入成本。其定价与市场价格之间,价差最高可达数倍甚至数十倍。由于宽带接入的双轨价差,使得包括广电网络,铁通等纷纷通过第三方ISP进行转接,即所谓流量穿透,目的在于绕过中国电信的价格门槛,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接入电信骨干网。据中国电信一份内部材料估算,当时“流量穿透”使竞争对手单个用户成本下降25元/月。
并且国内宽带价格高质量差。电信的互联网接入市场在南方占主导地位,联通则割据北方。按照互联互通的要求,电信和联通的网络将合成一张网,任何一家ISP服务商只要接入电信或联通中的任何一家都能接入网络,但由于互联互通不畅,ISP服务商要和这两家同时对接才能保障网络的全国通畅,这就加大了接入服务商的成本。”
互联互通未实现还让用户明显体会到,网络质量不好。根据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1年中国信息化形式分析与预测的蓝皮书显示,截至到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三十几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
3.新起的反垄断调查情况
《反垄断法》中规定,单个经营者市场份额50%、两个经营者67%、三个经营者75%即为垄断。在宽带接入领域上,95%互联网国际出口宽带、90%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99%互联网内容服务商,都集中在电信和联通网络中。
今年上半年,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接到了关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互联网市场接入上存在垄断的举报,并立刻对两家企业展开了反垄断调查。调查主要针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是否利用自身具备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行为。
二、基于经济视角解析这一现象 (一)供需分析 1.需求分析
2010年,全国网民数净增0.73亿人,累计达到4.57亿人。其中宽带网民数净增1.04亿人,达到4.5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8.3%。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2236万户,达到12634万户。通过下表可以看出,中国的网络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并且提升潜力也非常大。
2006-2010年网民数和互联网普及率 2006-2010年各月互联网拨号、宽带接入用户净增比较
- 2 -
微观经济学期末论文
2.供应分析
2010年,全国光缆线路长度净增166万公里,达到995万公里。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减少41万路端,达到1644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设备容量)减少2707万门,达到4655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净增6433万户,达到150518万户。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净增4924万个,达到18760万个。全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098957Mbps,同比增长26.8%。
2010年主要电信能力指标增长情况 指标名称 光缆线路长度 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 局用交换机容量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 单位 万公里 万路端 万门 万户 万个 Mbps 2010年 995 1644 46559 150518 18760 1098957 比上年末 净增 166 -41 -2707 6433 4924 232590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我国的电信增长仍然在稳定持续的进行,但是增长速率上面还是比较缓慢,并且由联通和电信两家掌握这一方面的资源。
3.供需综合分析
在互联网这一块,中国国内呈现的是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也就是说有上网需求以及网民的数量是很庞大的,但与此同时设备的介入速度却远远跟不上网民的增长速度,并且设备的接入是由联通和电信两家企业来掌握,出现这种供远远小于求的局面,必然会导致产品的价格很高,而联通和电信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哄抬价格,使消费者不得不接受,并且设置进入障碍,使其他企业不易进入行业竞争,由此就形成了垄断。
(二)成本收益分析 1.成本分析
现在电信网的铺设,成本主要是两个方面,光缆成本和工程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光缆的成本已经很低了,工程成本却占据了很大成分,而且工程成本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城市内进行网络建设,要剖路,要拉线。也就是说,宽带的成本最主要的是铺设线路这一块的成本,由于要达到一定的网络覆盖率,宽带运营商必须对未覆盖的地区及时进行铺设,而在城市内铺设所涉及的复杂因素较多,而在乡村铺设又是线路很长,因此铺设线路本身是一项比较耗成本的工程。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投资基本都是一次性投资,一旦线路铺设完成便可以使用一定时长的年限,期间需要的费用仅仅是维护修理的费用。所以,联通电信进行的线路铺设,已经花费了一定的成本,为了防止其他竞争者进入设置技术障碍和价格障碍,以确保自己的成本投入可以不受到威胁。
2.收益分析
截至到我国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三十几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介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的3-4倍。可见联通与电信在宽带方面的收益水平是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运营商的。就国内来说,由于其有技术垄断和对其他竞争对手的高价格限制,两家企业在国内的收益也基本是稳定的。对中国电信来讲,其互联网接入收入一年大概有500个亿,对于中国联通来讲一年大概有300个亿。
3.成本收益综合分析
联通和电信的成本收益模式我认为是一个高成本高收益的模式,但这个高成本是一次性成本,但这个高收益确实持续性的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收益必然会填补这个高成本进而逐渐创收。并且由于联通和电信的垄断地位,其收益还可以大大增加,因此两家企业根本不担心收益问题。综
- 3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