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A B C D
22.
23. 实验研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值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 13 2 9 3 11 4 45 5 >6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酶活性最强的pH值是__________。
⑵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请以两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⑸ 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 _______________。 I. 综合
24.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浆糊和唾液,浸在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后取出,加入一滴碘液,发现浆糊不变蓝。该实验说明了( )
A.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B.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C.淀粉已不存在了 D.淀粉没有发生变化 25. (08佛山二模)19.右图中三条曲线表示 某种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
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据图可知 A.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该酶的最适pH为7
C.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D.在温度从O→A变化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26. (1.5.1)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酶反应的适宜温度 B.酶因温度过高而失活 C.酶促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E. 最适合pH是7
27. 图表示酶、激素、蛋白质三者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能产生1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3
C.能产生3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1
D.物质3都是由专门的器官产生的 E.激素的作用与酶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F.激素和酶的合成都与机体中的基因有关 D.激素一般不会改变新陈代谢的速度
澤穎实验 10年累积更新更全更好 专题 5 探究类2 〖实验7〗酶 9 2013-3-26
28. 使用从化学试剂商店购买的α-淀粉酶,分别探索温度、反应物浓度、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性酶的活20 40 a 率反应速1 2 3 4 性酶的活5 7 9 60 80 100 图A 温度(℃) pH 图B 反应物浓度 图C ⑴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mL淀粉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 管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保持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⑵ 图B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检验本实验的生成物,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⑶ 图C曲线的变化表示出酶活性与pH的关系是:(要求阐述根据曲线由低到高、最高值、由高到低三段变化可获得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下图示测量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O2的实验装置.水槽内注有清水,倒置的量筒 内也充满了清水。提前制作大小相同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①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
②将4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小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A所示); ③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mL 3%H2O2溶液(如图A所示); ④将反应小室旋转180度,成图B所示状态;
⑤每隔30秒读取并记录量筒中水面的刻度一次,共进行5分钟。
实验二:除了将圆形小滤纸片的数量改成2片,其它均与实验一相同。
请回答:①上述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
②请你设计一个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记录的单位是mL O2/30秒。 31.⑴ D ⑵ 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其它类似的表述亦可);斐林试剂
澤穎实验 10年累积更新更全更好 专题 5 探究类2 〖实验7〗酶 10 2013-3-26
⑶ 在一定的pH范围内,随着pH值增大,酶的活性增强;在pH 5.5~7.5范围内(或6.5),α-淀粉酶的活性最高;超过最适pH值,随着pH值增大,酶的活性下降(答案应针对三段的变化分别表述,表述不全不得分)
⑷ ①酶浓度 ②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
观察次数 实验一 实验二 1 2 每30秒O2的生成量(mL O2/30秒) 3 4 5 6 7 8 9 10
29.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作了如下的实验:取6支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加 入 物 2mL水+1cm3瘦肉块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 2mL水+1cm3马铃薯块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 条件 室温 室温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室温 室温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现象 无明显变化 瘦肉块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请据表回答问题:
(1)此分泌物中有 酶,没有 酶。
(2)试管1和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
(3)试管3不同于试管2的处理之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分泌物的活性受 影响。 (4)猪笼草捕食昆虫主要是对土壤溶液中缺少 元素的一种适应。
30. (08广东卷·37) (11分)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同学正在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 、 及 等因素。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两种试剂各与何种物质反应生色?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
(3)假设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绘图反映实验结果。 温度/℃ 普通淀粉酶相对活性/% 耐热淀粉酶相对活性/%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6 6 20 25 15 30 43 25 40 67 48 50 83 76 60 65 92 70 22 100 80 2 98 90 O 82 100 0 65 澤穎实验 10年累积更新更全更好 专题 5 探究类2 〖实验7〗酶 11 2013-3-26
C C C A C B D C B B C C B C D B BC D C D B☆ C C D D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BC D CEF 14.【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该曲线属\型曲线,因此,最适温度应在40 ℃以前,又从分解物质总量达到最大值的温度看,应在60 ℃以前,说明在60 ℃以前就完全变性,活性为0,综合上述两方面分析可得出答案B。
19.⑴ 最高 ⑵ 0;强烈地受到抑制;曲线如图(与原图左右对称)⑶ 曲线如图(一直为0);高
温使酶丧失活性,不可逆转
率催A B 率催化化
效效
35℃ 0℃ 35℃ 35℃ 100℃ 35℃
20.⑴ 最适 ⑵ Ta时,温度低,酶的催化作用较弱;Tb时,温度高,酶失去活性(按课本答更好)
⑶ 见下左图(评分说明:糖产生速率曲线与酶曲线属同种类型曲线,顶点低于、高于或重合
性淀粉酶的活量麦芽糖累积糖产生速率曲线 ● O Ta .TO Tb 温度 O Ta TO Tb Tc 温度 于酶曲线均可)
⑷ 见上右图(注:TO应对应曲线上斜率最大的一点)
⑸ 曲线Ta至TO段,表示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麦芽糖的产率逐渐增大; 曲线TO至Tb段,表示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麦芽糖产率逐渐减小: 曲线Tb至Tc段,表示淀粉酶失活,麦芽糖产率为零(没有麦芽糖生成) (其它合理答案,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4.(7分)⑴ 2 ⑵ 酶活性越大,蛋白质分解越快,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⑶ ①将温度由25℃提高到37℃ ② 将正方体的蛋白块切得更小(如切成0.5×0.5×0.5=0.125 cm3),这相当于消化道内进行的物理性消化
⑷ 胃(或胃腺)⑸ 另增一个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并将pH值调至适当,但不加酶溶液 31 32:(1)蛋白 淀粉 (2)作为对照 (3)温度 (4)氮 33.(1)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和数量、pH值及添加试剂的量、实验操作顺序等。
(2)碘液与淀粉反应,碘液检测的是底物;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检测的是产物。 (3)正确绘图略(2分,每条曲线1分),指明曲线(1分),正确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数值及单位(1分)。
立意:考查考生对酶的作用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考查考生对实验中各种检测方法相关原理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运用图表正确表现实验结果的能力。
澤穎实验 10年累积更新更全更好 专题 5 探究类2 〖实验7〗酶 12 2013-3-26
【例】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 )
A B C D
解析:在酶促反应中,如果底物浓度足够大,足以使酶饱和,则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可由米氏方程推出:V=(K3[S]/Km+[S])×[E],当[S]维持不变时,V与[E]成正比。由以上叙述可知A选项正确
澤穎实验 10年累积更新更全更好 专题 5 探究类2 〖实验7〗酶 13 2013-3-2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