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十三五”经验借鉴 - 图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十三五”经验借鉴
作者:成宇涛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5年第12期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区、县)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活动。根据各城市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特点,我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大致分为:重工业主导型、轻工业主导型、资源枯竭型和高科技服务型共四类。 ■重工业主导型城市发展特点与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经验借鉴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集中了大批重工业主导型城市,典型城市如抚顺、辽阳、鞍山-本溪、大庆、唐山、淄博、太原和攀枝花等。它们依托本地丰富的煤炭、石油、金属等矿产资源,在历史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对资源的持续开发,重工业主导型城市也面临着资源供给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环境压力大等多重危机。
重工业主导型城市编制“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围绕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以技术为依托,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产业内部调整,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再加工,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三是第一产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走生态工业之路。 ■轻工业主导型城市发展特点与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经验借鉴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橡胶、造纸、塑料、电子元器件、家居用品和家用电器等多个行业。轻工业具有“拉动内需,扩大出口,支撑就业,服务三农”的特征,对保障民生、扩大内需、维护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省份的轻工业在其工业结构中占居主导地位。我国轻工业主导型城市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技术创新能力仍需加强,产业结构趋同,资源环境压力大等方面,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
轻工业主导型城市编制“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企业间形成绿色供应链,构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清洁型工业。 ■资源衰退型城市发展特点与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经验借鉴
2013年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范围涉及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资源衰退型城市67个。资源衰退型城市的发展基础涉及到煤炭、森工、石油、金属等各类资源,共性特点为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处于起步阶段,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弱,创新水平低,进一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不足,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