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教育
作者:汪蓉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第09期
目前,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幼教机构改制及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的变化,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调查发现,如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途径不再单一,他们有多种选择,如做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继续升学、自己创业等。鉴于此,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引导教育非常必要。 一、专业认同教育
对于师范生而言,专业认同是对整体社会学习环境的主观评估,透过环境逐渐形成对教育专业的价值看法,内化并表现在自己的行为、思想上,亦即是个体藉由各种不同的方式、途径与社会文化的不断接触而逐渐习得作为一名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能与专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情况,体现在对专业选择动机、对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的认同、对就业前景展望等方面。专业认同教育能够使学生产生接纳、热爱本专业的积极情感并伴随积极的学习动力,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大学时代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具有专业认同感的学生会更加强化、固化其合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积极维护这种职业价值观的稳定性。
高校应该在学前教育专业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始进行系统且有效的专业认同教育,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始终。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对本专业的肯定十分有利于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形成与提升。每年大一开学之初,学校就应该集中开展专业认同的专题教育活动,可以由系领导、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前教育专业新生进行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就业前景等较为系统的专业教育,加上日常教学与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强调和肯定本专业的良好发展前景,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大学低年级学生形成模糊、摇摆、矛盾的职业价值观。一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评价,在愉悦、声望、发展、物质和贡献各维度都呈现出大一学生普遍认同度较低,且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变得较为理性的评价趋势。而对于职业的选择,大一学生把物质报酬看作是最重要的择业标准,而高年级则更加看重职业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普遍认为大学专业课教师对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引导作用。这与教师重视并持续进行的专业认同教育密不可分。 二、职业指导教育 1.开展职业指导教育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