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ASS工艺原理和设计计算及细菌培养
出了预反应区的水面高度。所以反应区尺寸的确定主要是主反应区尺寸的确定。
CASS池的泥水分离和SBR相同,生物处理和泥水分离结合在CASS池主反应区中进行,在曝气等生物处理过程结束后,系统即进入沉淀分离过程。在沉淀过程初期,曝气结束后的残余混合能量可用于生物絮凝过程,至池子趋于平静正式开始沉淀一般持续10min左右,沉淀过程从沉淀开始后一直延续至滗水阶段结束,沉淀时间为沉淀阶段和滗水阶段的时间总和。
onclick=\污泥');\污泥泥面的位置则主要取决于onclick=\污泥');\污泥的沉降速度,onclick=\污泥');\污泥沉速主要与onclick=\污泥');\污泥浓度、SVI等因素有关,在CASS系统中,onclick=\污泥');\污泥的沉降速度vS可简单地用下式计算:
vS=650/(XT×SVI) (27)
式中:vS——onclick=\污泥');\污泥沉速(m/h);
XT——在最高水位时浓度(kg/m3),为安全计,采用主反应区中设计值 X,一般取3000~4200 mg/L;
SVI——onclick=\污泥');\污泥沉降指数(mL /g)。
为避免在滗水过程中将活性onclick=\污泥');\污泥带出系统,需要在滗水水位和onclick=\污泥');\污泥泥面之间保持一最小的
安全距离HS。为保持滗水水位和onclick=\污泥');\污泥泥面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onclick=\污泥');\污泥经沉淀和滗水阶段后,其onclick=\污泥');\污泥沉降距离应≥ΔH+HS,期间所经历的实际沉淀时间为(ts+td-10/60)h,故可得下式:
vS×(ts +td -10/60)=ΔH+HS (28)
式中:ΔH——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度差,也称滗水高度(m),ΔH一般不超过池子总高的40%,与滗水装置的构造有关,一般其值最大在2.0~2.2m左右; ts——沉淀时间; td——滗水时间。
联立式(6.47)和(6.48)即可得:
式中:ΔV——周期进水体积(m3); A——池子面积(m2); HT——最高水位(m);
(29)
式中沉淀时间ts、滗水时间td可预先设定,根据水质条件和设计经验可选择一定的SVI值,安全高度HS一般在0.6~0.9m左右。ΔV
由进水量决定,这样式(29)中只有池子高度HT和面积A未定。根据边界条件用试算法即可求得式(29)中的池子高度和面积。
高度HT和面积A的确定方法为:先假定某一池子高度HT,用式(29)求得面积A,从而可求得滗水高度ΔH,如滗水高度超过允许的范围,则重新设定池子高度,重复上述过程。
在求得HT和池子面积A后,即可求得最低水位HB:
HB=HT-△H=HT-ΔV/A(30)
最高水位时的MLSS浓度XT已知,最低水位时的MLSS浓度则可相应求得:
XB=XT×HT /HB(31)
最低水位时的设计MLSS浓度一般应不大于6.0kg/m3。 2.5 剩余onclick=\污泥');\污泥计算 每日从系统中排出的VSS重量为L:
L=X? (VAN+VN) / θ (32)
式中:L——每日从系统中排出的VSS重量,kg/d。 2.6 需氧量计算 1、BOD的去除量:
O1=Q (S0-S1)/1000(33)
2、氨氮的氧化量:
O2=QN/1000 (34)
3、生物硝化系统,含碳有机物氧化需氧量与泥龄和水温有关系,每去除1kgBOD需氧1.0~1.3kg,一般取1.1,则碳氧化和硝化需氧量为:
O3=1.1O1+O2(35)
4、每还原1kg NO3-N需2.9kgBOD,由于利用水中的BOD作为碳源反硝化减氧需要量为:
O4=2.9 NDQ/1000(36)
实际需氧量:
O= O3-O4(3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