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1]
时 间:_________
隋朝建立 建立者:_________
南北重 都 城:__________
归统一 南北统一:______年,隋灭______(国家),南北。 隋朝的繁荣:_______(皇帝)时,出现盛世局面。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年开始
皇帝:__________
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 的开通 南到_______,全长_______千米。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 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5、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地位如何?
(3)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
1.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2.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4.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5.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能力提升
1.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2.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 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 ( )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4.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 ) A.任用姚崇、宋王景为相
B.重视文化教育,设州县学校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5.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开国皇帝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提倡节俭 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拓展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你觉得从材料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指导自己的工作?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①唐太宗的_______和武则天的统治为其奠定了基础;
②唐玄宗任用贤臣如______,励精为治;
原因 ③重视_________,把中央的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唐玄宗 ④提倡勤俭。
与开元 农业:_____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_____之风 盛世 盛行;新的农业工具______和____。
表现 手工业:越州的_____瓷,邢州的_____瓷,世界工艺珍品_________
商业:大都市: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内___是住宅区, ___是商业
区
转折点:____________使唐由盛转衰 【达标检测】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时期 B.“贞观之治”时期 C.“文景之治”时期 D.“光武中兴”时期
2.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 ) 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③ 都任用节度使④都抗击突厥。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4.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唐三彩 B. 白瓷 C.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6.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 成都
7.作为唐代的农民,下列现象符合其生活实际的有:
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②政府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灌溉。③开始种植原产于西域的蔬菜新品种。 ④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中国的封建社会多次出现治世或盛世局面,请填写下列朝代的治世及其统治者:①西汉: ( 、 )②东汉——光武中兴(光武帝)③隋朝:开皇之治(隋文帝) ④唐代: ( )、 (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1、材料中的“上”是指谁?
2、材料说的是什么事情?
3、从材料可以看出,之所以出现材料所述这种局面,原因是什么?
出现:____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创立
诞生:_________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 唐太宗:大大扩充了_______的规模,扩建学舍,完善 的创立 武则天:开创了________和_________。
唐玄宗:_______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影响:①改善了_________;②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③促进了_________的发展。 结果: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________多年,到__________被废除。 1.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始于 (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
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形成是在 (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
3.“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 )
A.唐太宗时期 B.唐高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4.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 ( ) A.500年 B.700年 C.900年 D.1300年
5.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 (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6.废除科举制的时间 ( ) A.西晋 B.元 C.南北朝 D.清末
7.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8.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 ( ) A.东晋 B.西晋 C.南北朝 D.隋朝
9.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10.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12.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 。其中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 。 13.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 、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