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1
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 教师活动 四、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五、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当堂测评、巩固。 【教学后记】
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学生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 备注 认真听,自豪感。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学生活动 备注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教学后记】
学生讲。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 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史上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 备注
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 【教学后记】
第5课 西周的兴亡
【课程标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备注 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 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