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X隧道管棚跟进式施工方案
(1) 钢垫板规格:长×宽=250mm×250mm;胀管螺栓直径:Φ16mm;钢垫板
与基础固定要牢,强度要高; (2) H型钢轨找平误差<3mm; (3) 底盘对角线找方误差±3mm;
(4) 斜拉筋需绷紧,交叉拉力基本相等; (5) 四柱对角误差±5mm;
(6) 升降系统:卡瓦等上紧,加强整体性; (7) 所有螺母必须拧紧,发现溢扣者必须换掉;
(8) 丝杠、顶杠要顶紧、有效,安装要牢固,确保不因震动而松动或脱落。 4.4 调试钻机(方位、倾角)
(1) 钻机入孔的方位角及倾角,必须在测量队提供的可靠的测量数据上进
行;
(2) 根据试验检验导向钻头的纠偏能力,在施工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确定
开孔方位和倾角是否增加纠偏角,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机台; (3) 计算倾角时应将隧道坡度考虑在内,钢管打设时原则上不允许向内偏
斜。 4.5钻具组装
(1) 钻头楔掌板旋转直径Φ≤115mm,楔型面与钻具(钻杆)交角≤20°; (2) 水眼直径Φ为8-10mm;
(3) 钻具前部的导向钻头,探棒必须经检验,保证质量合格,性能可靠,
安装齐全;
(4) 探头盒后部加装灯光以备随时测斜之用。 4.6冲洗液流通系统
(1) 冲洗液具体配比根据具体地层情况确定。泥浆需经充分搅拌,均匀配
制而成。配制时,必须严格执行配比;
(2) 冲冼液必须先配制好后使用,严禁使用中同时加清水、加料; (3) 冲洗液流通系统:冲洗液制备→储浆池→泥浆泵→送水器→钻具→管
5
外环状间隙→孔口回水阀门→高吊管→回浆管(沟)。钻进过程中必须保持上述各流通环节的畅通;
(4)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层,合理调节泵压、泵量,以免因冲洗
液不足引起通道堵塞或因过大导致过量泥沙外排。此工程中,一般宜取中低压、中小水量。 4.7导向钻进
(1) 导向钻进前应对钻机定位情况、方位、倾角情况,孔口管对中情况,
冲洗液流通以及导向仪显示情况进行全面复检,确认正常后进行试钻; (2) 钻进前须先开泵,待冲洗液流通正常后,方可钻进;
(3) 钻进时,泵压应控制在0.4-0.8MPa,泵量为20-50L/min为宜。保持中
低压力,匀速中速钻进;
(4) 为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沉降,必要时需采用孔内保压措施。要始终保
持回水量小于或等于进水量;
(5) 导向技术人员随着不断钻进,必须时刻观察探头角度变化情况, 角度
偏差大于0.3°时,应及时纠偏。当纠偏无效、偏差大于0.6°时,应停止钻进,及时报告项目经理,研究对策后再施工。现场须及时进行导向数据记录和钻具前端长度及每次加管长度详细记录;
(6) 钻孔出现涌水时,应尽量保持泵压,泵量不能变小,以平衡孔内压力; (7) 冲洗液不正常时,严禁继续钻进。泵工应注意观察冲洗液变化情况,
及时上报有关负责人; 4.8回次加尺、接线
(1) 每根管在下坑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管材不得有弯曲,丝扣四周壁厚
均匀,丝扣完好合格。管材内的铁屑、赃物及锈皮等必须清除干净。下坑时避免与硬物相碰,以免损伤管扣;
(2) 连接的电线应选用导电性能好,外壳绝缘性能好且耐磨的电线。接头
处要用两层热缩套管套好,用热吹风机吹烤贴牢; 4.9探头盒回取及终孔注浆
6
(1) 用Φ8mm的钢丝绳将探头盒取出,取出时应每10米测量一次孔斜情况; (2) 单孔打设验收合格后,通过管内压注水泥浆,对管内及管外环状间隙
进行充填;
(3) 单孔验收合格后,在现场立即办理验收合格签证,再转入下一孔位施
工。
5.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精度高,钻孔间距小,施工难度大。为了保证质量、保工期、顺利完成,必须严把质量关,技术质量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是:现场各工序均由专人负责,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力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具体措施包括如下:
5.1工程开工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做到人人明白技术要求,个个分担技
术责任;
5.2上岗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5.3 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当地的有关规定;
5.4严格按照管棚打设施工的总体要求和设计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进行每
一工序的施工;
5.5 主要工序均由本工序的负责人进行自检,合格后上报工程技术负责人,
会同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5.6认真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措施》规定的质量标准; (1) 单孔开孔间距为300mm。开孔孔位偏差≤±50mm,若须移位,应调整开
孔角度进行回归;
(2) 开孔孔位距隧道开挖线设计为300mm,不允许向内偏斜。设计向外偏角
(放射角)在0.2-0.3°范围内;
(3)管棚的偏斜应控制在5‰以内,终端最大控制间距为300mm; (4)为了保证钢管连接的同轴性,每根钢管都必须加车4mm丝扣,采用丝扣
连接。丝扣连接一定要拧紧、到位;
(5)终孔后,管棚的注浆压力要控制在0.4—0.8 MPa之间,注浆压力不宜
7
过大。注浆量以出浆口流出水泥浆为准。 (6) 管棚打设长度与设计长度误差不得大于200mm;
5.7 生产主管、技术人员、机手在施工中应熟悉地层变化,分析偏斜规律,
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技术参数和开孔角度;
5.8 各班记录人员准确丈量钻具,准确记录钻杆长度、根数。各种数据记
录要及时。禁止追记或补记,及时校正孔深,交接班要交接清楚; 5.9 施工前向甲方详细了解地下障碍物分布情况,最大埋深,根据调查结
果做出相应防范措施;
5.10 严把材料质量关,对所有使用的各种材料和零部件,均须由专人一
一检测,不合格者必须剔除,严禁勉强使用或漏检;
5.11 钢管运到现场,须由专人清理管内铁屑、杂物、避免漏清。钻工在
加尺前须进行复查,确保管内干净;
5.12 现场质量员对每道工序质量必须认真监督与检查。如发现质量问题,
须在质量人员监督下及时给予补救;
5.13 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就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工作重点进行研讨。
及时总结所采用技术参数对打设质量的影响,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技术参数;
5.14 建立有效的质量奖惩制度,连续质量优良者奖,出质量责任事故者
惩。
6.安全保证措施
6.1安全用电措施
(1) 所有施工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性能,用电人员
各自保护好设备的负荷线、地线和开关,发现问题及时找电工解决,严禁非专业电气操作人员乱动电器设备;
(2) 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外
涂安全色、统一编号。其安装形式必须符合规定,箱内电器可靠、完好,造型、定值符合规定,并标明用途;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