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生物思考题总结
抗代谢药物:利用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抗体的正常代谢,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抗生素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等方式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杀死微生物。 86. 病毒粒子: 成熟的巨头侵染力的单个病毒,对称病毒颗粒
87. 包涵体: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内,出现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数量不等的小体 88. 噬菌斑:在宿主细菌的菌苔上,噬菌体使菌体表面裂解形成的空斑
89. 类病毒:一种不具有蛋白质外壳仅由一个裸露的大约由350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环状RNA病原体 90. 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91. 卫星病毒:卫星病毒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绝对缺损病毒,其形态结构和抗原性都与辅助病毒不同,其基因组与辅助病毒的基因组也很少有同源性。
92. 温和噬菌体: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整合在宿主的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
93. 溶源菌 可稳定遗传,即溶源菌的子细胞一般也是溶原性的。 自发裂解(10-5)和诱发裂解 ☆具有抗同原噬菌体感染的“免疫性”☆溶源性细菌的复愈☆获得新的生理特性(溶源性转变)☆局限性转导
94. 逆转病毒: 一类含有逆转录酶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一类含有逆转录酶的单股正病链毒 95. 病毒的对称体制有几种,举例说明。
螺旋对称的病毒(杆状) 烟草花叶病毒 ②二十面体对称病毒粒子(球状) 腺病毒 ③复合对称的病毒粒子(蝌蚪状) 大肠杆菌T4噬菌体 尾噬菌体
97. 什么叫一步生长曲线,分为几期。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 潜伏期 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又可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
裂解期 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 平稳期 指被感染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裂解量 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98. 简述烈性噬菌体的生活史。 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
100.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根据你的理解,病毒应如何定义? 1)形体极其微小,在电镜下才可以观察 。
2)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3)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 4)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5)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6)只能利用活细胞进行自身的繁殖
定义: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有核酸和蛋白质组分的大分子生物 101. 病毒壳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1)螺旋对称壳体(蛋白质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核酸)呈螺旋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二十面体对称壳体(构成对称结构壳体的第二种方式是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正多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成一个封闭的蛋白质的鞘),双对称结构(若以一定数目的
亚基排列成具有一定表面积的立方对称实体,以二十面体容积为最大,能包装更多的病毒核酸)。 (2)裸露的二十面体毒粒,裸露的螺旋毒粒,有包膜的二十面体毒粒和有包膜的螺旋毒粒。 102. 病毒复制循环可分为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答:1、吸附 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菌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这是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步。2、侵入:以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3、增殖:病毒核酸侵入细胞内 宿主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 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病毒核酸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4、装配:(噬菌体)装配过程包括4个完全独立的亚装配途径:无尾丝的尾部装配,头部的装配,尾部与头部自发结合,单独装配的尾丝与前已装配好的颗粒相连。5、释放:大多数噬菌体都是以裂解的形式释放
103. 病毒的非增值性感染有哪几类?引起病毒非增值性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和潜伏染。由于病毒或宿主细胞的原因,导致病毒感染的不完全循环,不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子代。
104. 噬菌体是如何感染宿主细胞的?叙述它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关系。
1、吸附宿主细胞 2、侵入和脱壳 3、生物合成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4、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组装 5、释放子代病毒 它与宿主细胞是寄生关系
105. 亚病毒有哪几类?各自有何特点?
卫星病毒: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不单独存在,常伴随着其他病毒一起出现。 类病毒:只含有RNA、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拟病毒:包含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朊病毒: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106. 某发酵工厂生产菌株经常因噬菌体“感染”而不能正常生产,在排除了外部感染的可能性后,有人认为是由于溶源性菌裂解所致,你的看法如何?请设计一实验证明。
有可能是发酵菌种中存在溶源菌,这些溶源菌在外界因素的影响或经多项分裂前噬菌体从宿主DNA组上游离出来,并向宿主细胞发出指令和提供合成其自身DNA的蓝图,最后稀释放出病毒粒子,这些病毒粒子再去感染其他敏感菌。证明方法:将发酵菌体琼脂培养基相混合,然后倒一平板,过一段时间后溶源菌就生长成菌落,由于在溶源菌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入侵溶源菌菌落周围的发酵菌菌苔,于是会形成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这种独特噬菌效应。 107. 为什么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土壤中的环境条件,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温度都适于微生物生活
108. 什么是极端条件下的微生物。分离极端条件微生物的方法(嗜热、嗜盐、厌氧、乳酸菌、纤维素分解菌、固氮菌、石油微生物等)
极端微生物是最适合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总称 。
109. 自然界中C、N、S的循环中,微生物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微生物在自然界N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C,N,P,S循环手俩个生物过程控制:无机营养物的同化和有机物的矿化,微生物在有机物的矿化中起决定性作用,地球上90%以上有机物的矿化由微生物完成。1、地球上约90%的CO2是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的2、微生物是整个氮素循环的中心3、微生物参与磷循环的所有过程4、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硫循环过程
110. 微生物之间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有那些,举例说明。
1、双方受益(共生:俩种生物共居一起,相依为命,合二为一。例,根瘤菌和豆科植物)2、单方获利,对方受害(寄生:噬菌体-细菌,真菌-植物 捕食:原生动物吞噬细菌 拮抗:筛选抗生素)3、单方获益,对方无害(互生:可以单独生活,生活在一起时,偏利于一方)4、互不干扰:无关共栖 5、一方觅食,对方无影响:偏害共栖,6、双方受损:竞争共栖
111. 硝化作用:好氧条件下,氨态氮经化能自养菌的氧化而成为硝酸氮或亚硝态氮的过程。 112. 反硝化作用 :硝酸盐还原为NO2-并进一步还原成N2的过程。起作用的微生物有异样和化能自养菌
113. 同化性硝酸盐还原:绿色植物和微生物在利用硝酸盐的过程中,硝酸盐被重新还原成NH4+后被利用与合成各种含氮有机物
114. 异化性硝酸盐还原:NO3-作为呼吸链的末端电子受体被还原为NO2-的反应,有的NO2-可进一步通过亚硝酸铵化作用而产生氨或进一步反硝化产生N2,NO或N2O兼性厌氧菌在其中发挥作用 115. 简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2、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3、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4、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5、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 116. 微生物的分布比动、植物更广泛。其生态学意义在哪里?(见上) 117. 微生物与动、植物相互关系中益害共存,怎样才能增减益害?
96. 病毒核酸分几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如何合成其mRNA并最终复制其核酸的。
25. 图示曲霉、青霉、根霉结构示意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99. 绘出E. Coli T4噬菌体模式构造,并图示各部分名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