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问题的正确认知

生产问题的正确认知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0:57:30

生产问题的正确认知

一、问题的涵义

1.问题的概念

“问题”是个人能力范围以外,用来扩大个人能力范围的。“问题”与生产部主管的关系:生产部主管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管理人员接到下级反映的问题时,应当尽力解决或部分解决,不应该完全交给上级处理。

能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是愿意进步的人;反之,则是不愿意进步的人。

2.问题的表征公式 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会发现问题,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具有否定现状的态度和改善意愿,并运用综合判断力,从现象中抽象出特质及重点。有问题就一定会发现差距,发现差距必定有比较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结论。

问题可以用以下两个公式表示:

第一,问题=期待A状态—现实B状态; 第二,问题=F(差距)。 3.问题的意义 问题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没有问题,人脑就会失去思考的方向,无法产生任何有价值的思考结果。

世界的不断变化会不断产生问题,人脑必须与问题“结合”才能实现其思考价值,人要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问题不仅是成功的向导,还是成功的催化剂,是衡量成功质量的重要指标。解决问题是主管的重要使命,主管要及时把旧问题解决掉,这样才有精力面对新问题。

二、问题的分类

对问题进行分类时,最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1.依照问题差距分类法

问题的类型

依照问题差距分类法,可以把问题分为三类: 第一类,救火类问题; 第二类,发现类问题; 第三类,预测类问题。 解决措施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密切关注预测类和发现类问题,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或者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因为有的救火类问题一旦发生,就没有办法挽救。所以,在生产管理上有一个PDCA循环,具体如下:P是计划,D是实施,C是检查,A是改进。

注意事项

生产管理者最应该注重的是预测类问题和发现类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要做好计划。计划就是尽量预测问题,一份计划书中应包括:事情的做法、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如何避免问题的发生等;

计划完成后,让员工去实施。员工在实施过程中,主管要通过检查把一些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作为管理者,要多注意P、C部分,一旦检查出问题,要促使员工改进;另外,也要学会妥善解决救火类问题,但是不应该把精力全部放在救火类问题上,应该将精力多放在计划和预测方面。

2.依照问题层次分类法 依照问题所在层次分类,可以将问题分为:操作层问题、管理层问题和结构层问题。 操作层问题

操作层问题是关于员工分类的问题,是基于对现实差距的认识而产生的,是现状与“通常水平”之间的差距。每个企业都有很多制度和标准,员工不会百分之百去执行,比如,不良率为1%,员工都按照操作标准去做,那么1%是比较稳定,不会出问题;如果某员工出现操作失误,那么1%就不能维持,可能达到2%或1.5%,这时产生的问题就是操作层问题,也就是维持的问题。据统计,这类问题约占生产管理问题的80%。

【案例】

操作层问题的重要影响

2004年,广西一个水电站发生了很大的工业安全事故,原因是三个员工同时违反操作规程。其实,这样的概率很小,只要有一个人按标准操作规程做,就不会出问题。结果,三个员工受了重伤,而且企业的经济直接损失几千万元,间接损失一亿多元。

由案例可知,水电站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就是因为工人违反了操作规程带来的操作层问题造成的。

管理层问题

管理层问题是现状与期待水平之间差距的问题,是提高标准、促进发展的问题。这类问题是由于对目标的更高期待、谋求重大突破而产生的。

结构层问题

结构层问题是关于战略和现状与“理想水平”之间差距的问题。

一般来说,缺乏问题意识会有一些常见的现象,主要包括:第一,重复问题一再发生;第二,品质不良率偏高且无任何改善;第三,改善提案少,工作极为被动;第四,5S工作表面化,不深入。

三、发现问题的正确态度与常见误区

1.发现问题的正确态度

发现、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态度。具有发现问题的正确态度,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发现问题的正确态度:生产持续改善从发现问题开始,既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向导作用,敢于接触、发现问题,也要使发现问题的总量在资源能够处理的范围内,充分发挥问题的向导作用,保持两者的平衡。

2.发现问题的常见误区

一般来说,发现问题时经常存在以下误区:

第一,认为问题是麻烦,谁有问题就处罚谁,所以谁也不去发现问题;

第二,缺乏制度约束和方法指导,不知道从哪一方面、用什么方法发现问题; 第三,岗位职责不明确,不知道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第四,责任关系不具体、不科学,致使感觉有问题时,不知道怎样、向什么人汇报或者谋求帮助和指导;

第五,对管理者没有明确的发现问题的责任要求,导致制度化发现问题的目标无法实现。 第六,产品不良及制品变异的原因,主要包括:机器、操作员、环境、材料、制品的变异来源等。

四、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走动管理、三现主义和日常管理。 1.走动管理

走动管理的概念

走动管理,即到工作现场来回走动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方式。工厂的现场管理一定是走动管理。

走动管理的好处

走动管理的好处是:

第一,及时发现并解决员工工作中的问题,防止救火类问题发生; 第二,有助于生产管理人员提高对产品的熟悉程度; 第三,提高员工工作透明度,有利于激励员工。 2.三现主义

“三现主义”指的是现时、现场、现象。当事情发生时立即(现时)去现场,看现物(象)。这也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要点提示

“三现主义”是指: ① 现时; ② 现场; ③ 现象。

3.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包括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 事前管理

未然防止,通过预测、预知、计划及标准化等,预防问题的发生。

事中管理

业务改善,通过监督控制,防止问题的发生;通过消除引发问题的原因,求得问题的有效解决。

事后管理

问题对策,及时发现问题或异常,问题发生后实施处理。

这三种管理中,管理者应更注重事中管理和事前管理,否则会造成管理无序,可以以日记形式对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同时生产管理干部也要随时调整自己,以愉快的情绪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生产问题

一、解决问题的两个原则

1.廉正快乐法则

廉正原则

“廉”指“成本”。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成本。这涉及理财技巧,企业应该注重如何更好地运用资金,做每项决策前都要充分计划。

“正”指“正确”。决策的正确性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事前计划不仅包括资金筹划,还包括对所计划的决策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不做错误的事情。

快乐原则

“快”指“速度”。在生产管理中,应当非常重视速度问题,善于寻找提高效率的技巧。 “乐”指“轻松”。要保证员工心情舒畅、轻松愉快地工作,不要让员工过于辛苦,否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安全问题。

2.合理化ECRS原则

合理化ECRS原则包括以下方面:剔除(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ify)。ECRS改善重点如下:

要点提示 合理化ECRS原则包括:

搜索更多关于: 生产问题的正确认知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生产问题的正确认知 一、问题的涵义 1.问题的概念 “问题”是个人能力范围以外,用来扩大个人能力范围的。“问题”与生产部主管的关系:生产部主管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管理人员接到下级反映的问题时,应当尽力解决或部分解决,不应该完全交给上级处理。 能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是愿意进步的人;反之,则是不愿意进步的人。 2.问题的表征公式 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会发现问题,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具有否定现状的态度和改善意愿,并运用综合判断力,从现象中抽象出特质及重点。有问题就一定会发现差距,发现差距必定有比较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结论。 问题可以用以下两个公式表示: 第一,问题=期待A状态—现实B状态; 第二,问题=F(差距)。 3.问题的意义 问题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没有问题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