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某厂房单向板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某厂房单向板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30:05

边跨 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 2.25 0.053 0.054 183.6 Φ8

中间 支座 边跨 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 2.25?0.8 =1.80 0.042 0.043 146.2

中间 支座

M /(kN.m)

3.34 0.078 0.081 275.4 Φ8

-3.34 0.078 0.081 275.4 Φ8

-2.57 0.060 0.062 210.8 Φ8

3.34 0.078 0.081 275.4 Φ8

-3.34 0.078 0.081 275.4

-2.57?0.8 = -2.07 0.048 0.049 166.6 Φ6/8 @180 218

?S?M 2?1fcbh0?

As??bh0?1fc/fy /mm2 选配钢筋 实配钢筋面积

/mm2

Φ6/8 Φ8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279

279

279

279

279

279

218

中间区板②-⑤带轴线间,各内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内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效应作用,计算弯矩降低20%。

连续板的配筋示意图见图3-2。

计算275.4mm2实配279mm2计算275.4mm2实配279mm28@1808@180(a)计算275.4mm2实配279mm2计算275.4mm2实配279mm28@180计算275.4mm2实配279mm28@180计算166.6mm2实配218mm26/8@1808@180(b)计算275.4mm2实配279mm28@180计算146.2mm2实配218mm26/8@180 图3-2 板的配筋示意图 (a)边区板带 (b)中间板带 4、确定板的构造筋

根据构造要求该板必须配如下构造筋:

①整个板与墙体结合的四个边角各配 4Ф12,且长度不宜小于四分之ln,经计算钢筋实长为720mm;

②嵌入墙内的板面陪负弯矩钢筋Ф12@200,长度不宜小于七分之ln经计算钢筋实长为470mm;

③垂直于主梁的板面负弯矩钢筋Ф12@200,该筋伸出主梁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

1

板短向净跨度ln的,经计算钢筋的实长为1520;

4

④沿板的长边方向配构造筋Ф8@250,长度为6100;

2.2 次梁的设计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l6000?500mm,梁宽b=250 mm。次梁有关尺取主梁的梁高=650 mm>3?1212寸及支承情况见图4-1(a)。

1、荷载

恒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3.29kN/m2?2.0m?6.58kN/m 次梁自重 1.2?25kN/m3?0.2m?(0.50m?0.08m)?2.52kN/m 梁侧抹灰 1.2?17kN/m3?0.015?(0.50m?0.08m)?2?0.26kN/m g?9.36kN/m 活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q?7.8kN/m2?2.0m?15.6kN/m 合计 g?q?24.96kN/m

2、次梁的尺寸和计算简图 (a)g+q=24.96kN/m(b) 图4-1 次梁的尺寸和计算简图(a)次梁尺寸 (b)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0.25ma0.24?6.355mln??6.355m?m?6.475m 222 1.025ln?1.025?6.475m?6.514m?6.475m

边跨 ln?6.6m?0.12m?取l0?6.475m

中间跨 l0?ln?6.6m?0.25m?6.35m

6.475m?6.35m?2.0%?10%

6.35m说明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计算简图如图4-1(b)。 连续次梁各截面弯矩及剪力计算分别见表4-1和4-2。

表4-1 连续次梁弯矩计算

跨度差

截面 弯矩计算系数

?m

2 M??m(g?q)l0/(kN.m)

边跨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

中间支座

1 1195.13

?1 111 1662.90

?1 14-95.13

-71.89

表4-2 连续次梁剪力计算

截面 剪力计算系数

?v

端支座内侧

离端第二 支座外侧

离端第二 支座内侧

中间支座 外侧、内侧

0.45

71.38

0.55

87.24

0.55

87.17

0.55

87.17

V??v(g?q)l0

/kN

4、次梁的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内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计算宽度为:

11边 跨 b'f?l0??6475mm?2160mm<b?s0?200mm?1800mm?2000mm

3311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b'f?l0??6350mm?2120mm

33梁高 h?500mm,h0?500mm?35mm?465mm

翼缘厚 h'f?80mm

判别T形梁的类型: 对于边跨

'h80mm) ?1fcb'fh'f(h0?f)?1.0?11.9N/mm2?2000mm?80mm?(465mm?22?809.2kN.m?M?95.13kN.m 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h?80mma1fcb?fh?f(ho?f)?1.0?11.9N/mm2?2120mm?80mm?(465mm?)22?857.8kN.m?M?62.90kN.m 故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第一内支座按布置两排纵筋考虑,取

h0?500?60?440mm,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筋考虑,h0?465mm

连续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4-3和表4-4。

表4-3 连续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M /(kN.m)

边跨跨内 95.13

0.018 0.018

离端第二支座

-95.13 0.206 0.233<0.55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

62.90 0.012 0.012

中间支座 -71.89 0.140 0.151

?S?M/?1fcb'fh02(?s?M/?1fcbh)20?

As??b'fh0?1fc/fy(As??bh0?1fc/fy)/mm2 选配钢筋 实配钢筋面积 /(mm)

2664 813 469 557

318 763

418 1017

218 509

220 628

表4-3 连续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V/kN

端支座内侧 71.38 276700>V 82700>V 2Ф8 101

离端第二 支座外侧 87.24 261800>V 78200<V 2Ф8 101 1290

离端第二 支座内侧 87.17 261800>V 78200<V 2Ф8 101 1300

中间支座 外侧、内侧 87.17 276700>V 82700<V 2Ф8 101 2758

0.25?cfcbh0/N 0.7ftbh0/N

选用箍筋

Asv?nAsv1/mm2 s?1.25fyvAsvh0V?0.7ftbh0/mm2按构造配筋

实配箍筋间距s

/mm2

200 200 200 200

次梁配筋示意图见图4-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边跨 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 2.25 0.053 0.054 183.6 Φ8 中间 支座 边跨 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 2.25?0.8 =1.80 0.042 0.043 146.2 中间 支座 M /(kN.m) 3.34 0.078 0.081 275.4 Φ8 -3.34 0.078 0.081 275.4 Φ8 -2.57 0.060 0.062 210.8 Φ8 3.34 0.078 0.081 275.4 Φ8 -3.34 0.078 0.081 275.4 -2.57?0.8 = -2.07 0.048 0.049 166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