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题库[80]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题库[80]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3:06:16

46.概念、判断、推理,这是( )

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B.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7.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 ( ) A.认识论的唯物论 B.认识论的辩证法 C.认识论的形而上学 D.认识论的唯心论 4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 )

A.社会实践 B.感性材料 C.理性抽象 D.认识能力 4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50.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51.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5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 ) A.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B.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 C.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

D.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次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53.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才能完成 B.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完成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才能完成

54.人的思维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这个观点是 ( ) A.诡辩论的观点 B.折衷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 ( ) A.完全一致的 B.没有关系

C.根本对立 D.群众路线是认识论的理论基础 56.真理是 ( ) A.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多数人同意的认识 C.没有人反对的认识 D.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 5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B.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58.“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

A.唯物主义真理论 B.主观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

25

真理论

59.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60.真理和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有 ( )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61.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主要是因为 (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

C.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D.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62.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可知性也就承认了 ( ) A.真理的不确定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可变性 D.真理的绝对性 63.相对真理是指 ( ) A.不包含绝对真理性的认识

B.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进一步发展的正确认识

C.包含谬误与不足的认识 D.包含绝对真理颗粒的错误认识 6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

A.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 B.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C.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D.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

6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66.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

A.客观独立性 B.直接现实性 C.社会历史性 D.自觉能动性 67.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 ) A.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B.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 C.认识是否和理论相一致

D.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68.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 ( ) A.社会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B. 有些认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C. 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69.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

1. A 2.B 3.D 4.A 5.D 6.C 7.B 8.C 9.C 10.C 11.B 12.C 13.B 14.C 15.A 16.A 17.D 18.A 19.B 20.D 21.B 22.A 23.C 24.C 25.D 26.C 27.C 28.B 29.A 30.C

26

31.A 32.A 33.B 34.B 35.D 36.D 37.D 38.A 39.C 40.B 41.D 42.C 43.B 44.C 45.C 46.D 47.B 48.A 49.B 50.D 51.B 52.C 53.D 54.D 55.A 56.A 57.B 58.B 59.D 60.C 61.B 62.D 63.B 64.C 65.C 66.B 67.B 68.A 69.C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 (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客体的有 ( )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 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D.人的主观精神 E.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

3.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包括 ( ) A.实践关系 B.主从关系

C.认识关系 D.价值关系 E.审美关系

4. 实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它是 ( )

A.人类的纯思维活动 B.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D.动物的本能活动 E.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5.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有 ( ) A.纺织工人在工厂织布 B.法官在法庭审案 C.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D.医生在医院诊病 E.实验员在实验室做实验

6.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8.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 ) A.概念 B.感觉 C.知觉 D.判断 E.推理 9.理性认识的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它们之间 ( ) A.仅有数量上的差别 B.仅有性质的差别

C.相互渗透,无法区别 D.既有量的差别,又有质的区分 E.在相互联系中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差别性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 A.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

27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11.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 ) A.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 B.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C.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E.感性认识丰富了,自然就变成了理性认识

1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就会导致 ( ) 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C.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 D.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E.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的错误

13.唯心主义唯理论的错误表现为 ( ) A.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B.否认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C.认为人们的观念是生来就有的“天赋观念” D.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E.认为概念、范畴是先验的

14.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这是因为 ( ) A.认识来自于实践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目的 D.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是绝对正确的 E.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15.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 ( ) A.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取得规律性的认识 C.达到理性认识 D.取得真理性的认识 E.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16.客观真理是指 ( ) A.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 B.认识主体的客观状态 C.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D.多数人赞同的思想观点 E.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7.把社会上大多数人承认的观点视为真理,这种认识的实质是 (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表现 C.唯心主义真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D.否认了真理是人们的思维形式 E.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8.“有用的就是真理”,这一命题的错误有 ( ) A.把真理与真理有用性混同 B.歪曲了真理的本性

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D.把真理看作谋取利益的手段 E.重视实际忽视理论

19.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它们 ( ) A.是相比较而存在 B.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界限是确定的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E.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相互转化

2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现在 ( ) A.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或两个方面 B.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 C.真理的相对性包含着绝对性的成分 D.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E.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28

搜索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题库[80]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46.概念、判断、推理,这是( ) 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B.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7.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 ( ) A.认识论的唯物论 B.认识论的辩证法 C.认识论的形而上学 D.认识论的唯心论 4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 ) A.社会实践 B.感性材料 C.理性抽象 D.认识能力 4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