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书写 (共1题;共3分)
1. (3分) (2015·莆田)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九宝澜黄金沙滩位于湄洲岛西南突出部,状如一钩新月,悬挂在zhàn lán的大海上。②它面对浩瀚无垠的碧海,背依千亩葱笼的防护林,滩头奇峰挺秀,怪石嶙峋。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赞叹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zhàn lán ________ (2)
找出文段第②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
根据释义写出成语。
赞叹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________。
二、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2. (2分) (2017七下·江都月考) 下面这段话中,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
B .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 1 页 共 12 页
C . 《黔之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一篇寓言故事。全文按照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叙述了一只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过程。
D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来组织材料。写浮雕时,作者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所决定的。
3. (2分)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 。 , 。 。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 . ①②⑤③④ B . ③②④①⑤ C . ⑤③②①④ D . ③②⑤①④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4. (5分) 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1年度十大语文错误,故宫的“撼字门”名列榜首。原来,故宫为感谢北京市公安局破获故宫盗窃案而送了一面锦旗,将“捍祖国强盛”中的“捍”误写成了“撼”。一字之差,引起了舆论一片哗然:有人批评故宫做事草率,有人称人才济济的故宫真不应该犯此低级错误……故宫“撼”事真成了一大“憾”事。
请你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探究一下引起舆论哗然的原因。
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
第 2 页 共 12 页
5. (6分) (2017八下·临淄期中) 古诗词默写。 (1)
海内存知己,________。 (2)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3)
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4)
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 (5)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6)
请写出一句和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
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1分)
6. (31分) (2018八上·宽城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
“我于一八九三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七妹。
“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这时我家有十五亩田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六十担谷。一家五口一年共吃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二十五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七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那时候我家每年可以收八十四担谷。
“当我十岁家中只有十五亩地的时候,一家五口人是:我父亲、母亲、祖父、弟弟和我。我们又买了七亩地以
第 3 页 共 12 页
后,祖父去世了,但又添了一个弟弟。可是我们每年仍然有四十九担谷的剩余,我的父亲就靠此渐渐富裕起来。
“我父亲还是一个中农的时候,就开始做贩运谷子的生意,赚了一些钱。他成了‘富’农之后,就用大部分时间做这个生意了。他雇了一个长工,还叫孩子们和妻子都到地里干活。我六岁就开始干农活了。我父亲做生意并没有开铺子,他只是从贫苦农民那里把谷子买下来,然后运到城里卖给商人,在那里得到个高一些的价钱。在冬天碾谷的时候,他便多雇一个短工干活,那时我家就有七口人吃饭。我家吃得很俭省,不过总是够吃的。
“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个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八里路。
“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他要我学珠算。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上记起账来。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他每月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对于我,他不给蛋也不给肉。
“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她可怜穷人,他们在荒年前来讨饭的时候,她常常给他们饭吃。但是,如果我父亲在场,她就不能这样做了。我父亲是不赞成施舍的。我家为了这事多次发生过争吵。
“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老头儿继续‘聚财’,这笔财产在那个小村子里已被认为是笔大财了。他不再买进土地,但他典进了许多别人的地。他的资本增加到了两三千元。
第 4 页 共 12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