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战略管理教案 - 图文
《企业战略管理》教案
例子:马论
马论的提出者是廖泉文。他认为:把人生的机遇比做一匹飞奔而来的马,谁能认识这匹机遇之马,并骑上了这匹机遇之马,谁就会获得它帮助,就能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加快速度,跋山涉水,克服困难,从而获得职业的成功。
马论三要素
马论提出要获得机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1.识马——你能否识马?
必须具备的条件:要有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愿望;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要有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力和感应力。
2.跃马——你有勇气上马吗?
必须具备三点:有跃上马的勇敢和魄力;有承受落马的勇气和耐力;有跃马的技术。
3.驭马——你有能力驾驭这匹马吗?
必须具备四点:有驭好马的决心;有驭马的本领;能迅速学会驭马;会审时度势,必要时换匹马,把握住不让马摔下你。
马论的结语
一匹飞奔的马犹如一次机遇,它将带给你成功,抓住机遇有三要素:识马、跃马、驭马,这三个要素各有中心点:识马靠知识,靠见识,靠眼光;跃马靠勇敢、靠魄力;驭马靠技巧,靠借势,靠能力。知识、技巧、能力三者均须学习,均须积累,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不断地探索、研究,不断地锻造自己的见识、能力,你才能抓住机遇的马,送你到达辉煌的目的地。
案例
具体地讲,在职业发展中首先要学会“识马”,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探索增加对识“马”的知识和眼光。识马必须具备: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长期的知识积累、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力和反应力。而跃马和驭马则必须冒着失去很多既得利益的风险。因此,必须具有跃上马的技巧和魄力,承受落马的勇气和耐心,驭马的决定和能力,审时度势的借“势”技巧。我经常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马论结合在一起。我成功地抓住了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这匹马,并坚持勇敢地跃上这匹马,在激烈的竞争中克服困难,沉着应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并且,在驭马的过程中,我成功地选择了一匹与个人特质相符合的马—— 一个适合我的专业,这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战略管理的理解(一):手段 对战略管理的理解(二):目标与手段 对战略管理的理解(三):目标、资源、手段 战略问题与战术问题
例子1:两个经理人的野餐
例子2:猴子和狮子
猴子和狮子同在一个岛上。狮子想把猴子吃掉,于是猴子爬到树上不下来。过了两天,树上的猴子也饿得不行了,于是猴子说: “与其我们两个都饿着,
不如你游到对岸往,那个岛上有很多东西吃。 ”狮子认为有道理,于是来到了海边,但它发现海水很深,非常危险。于是狮子又回来找到猴子问: “我怎么过往呢? ”这时猴子大笑着说: “游到对岸是一个战略问题,而如何游过往是一个战术问题。 ”
故事的目的是要说明 “企业竞争战略 ”应该是在中长期的目标下的具体的行动方案。而战略和战术是两回事。
那么竞争战略对于企业到底有多重要?可以用 “瑞士表反击日本电子表 ”和 “日本汽车进进美国高端汽车市场 ”两个案例解释制定战略对于企业的意义。
案例一: 瑞士以出产高档机械表而闻名,像劳力士、欧米茄等品牌的手表历来都是身份、地位的标志。然而在 20世纪 80年代初,日本研制出了石英电子表,每块手表的价格只有 5美元,精确度甚至超过了瑞士表。于是,有百年传统的手工作坊的瑞士表突然间丧失了市场竞争力,无论是在价格方面还是从计时角度看,瑞士表都难以和日本的电子表竞争。
于是,瑞士表企业坐在一起商量如何进行企业战略决策。争论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瑞士表靠机械表起荚冬销售目标锁定的是高端用户,瑞士表卖的不仅是计时器,更是品牌,所以只要坚守高端用户,没必要进进低端市场;另一派人认为,低价的石英电子表正在欧洲市场迅速流行起来,如果不生产电子表,这不是无视市场变化吗?喜欢电子表的都是年轻人,他们是未来高档表的消费者,电子表必然会挤占高端手表市场。
最后瑞士表的企业还是决定进进电子表竞争市场,否则大量 “日本制造 ”的手表将狂涌进欧洲市场,卡西欧、西铁城等日本品牌会深进人心,然后很有可能推出手表市场的高端产品,威胁到瑞士手表的生存。事实证明,瑞士表的这一策略是正确的,通过推出 SWATCH品牌的电子表,迎合青年人时尚、前卫的消费观念,同时以限量生产的销售模式,有效地塑造了电子表市场里的高端品牌形象;在高端机械表市场,通过品牌经营守住了市场,有效地抵御了日本表的竞争。
案例二: 日本汽车进进美国市场,竞争对手没有积极地应对,在 “石油危机 ”的帮助下日本汽车 “长驱直进 ”,最终进进高端汽车市场。
20世纪 70年代,日本汽车开始进进美国低档轿车市场,当时这并没有引起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