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答案示例:
两首诗同是借景抒乐观豁达的送别之情,但借以抒情的景物特点有所不同。李诗“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一句描绘了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明净秀丽的景色与真挚淳厚的友情交相辉映,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王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描写了辽阔三秦护卫下的长安和千里之外风烟迷蒙的蜀地,送别地和目的地的地势风貌恢宏壮观。此景雄浑阔大,为朋友之间的分别奠定了豪迈的情感基调。 18.(6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②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世间行乐亦如此 ④古来万事东流水 ⑤青山遮不住 ⑥毕竟东流去 2017顺义一模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20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19.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 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20.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6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18. C(3分)19. B(2分)
③
④
⑤
②
①
5
20.(6分)参考答案: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评分标准】分别答出陶、黄作品的内容,并准确分析其思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各3分。意思对即可。 2017门头沟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夜起岳阳楼望月 (清)姚鼐
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 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 云间朱鸟①峰何处?水上苍龙②瑟未终。
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
①朱鸟:指南岳衡山。②苍龙:指湘灵,为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中有记载:“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楼深夜静秋空”描绘洞庭月夜景色,诗人登上岳阳楼感受到万籁俱寂,四周悠远空旷,令人有天地孤独之感。
B.“九霄风定月当中”写风静无声,皓月当空,清光四溢,天水空灵一片,上下澄澈, 令人幽然神远。
C.“云间”一联引用两个典故,从夜空想到朱鸟化为衡山的传说,又从湖波中幻起湘灵鼓瑟的想象,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
D.第四联间接抒发感慨,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的念头,也表明了自己辞官归
隐的愿望。
16.“洞庭天下水”,岳阳楼前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经常被登楼揽胜的诗人写入诗文,成为一卷美丽的图画。下面描写洞庭美景的诗句,其意境与本诗最相似的一项是(3分)
A.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C.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D.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元稹《洞庭湖》)
6
17.岳阳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一向为登临胜地。自唐宋以来,吟咏岳阳楼的名篇佳作甚多,诗圣杜甫晚年也曾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登岳阳楼》。与姚鼐的《夜起岳阳楼望月》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成就了“文以楼生,楼以文传”的千古佳话。
②“万顷波平”极写洞庭湖水平如镜、波光粼粼的壮阔景象,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写出了大江之上水气弥漫、波光星光交相辉映的美景,并借“ , ”写了与友人泛舟茫茫的江面、任凭小船从流飘荡的自在与畅快之情。 ③“啸”作为一种歌吟方式,可以随心所欲地吐露一派风致,一腔心曲。吟啸之俗较古老,历史上的魏晋时期多有名士之啸,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曾“ , ”,表达自己归隐田园的愉悦之情与闲适之意。
15.(3分)D(“间接抒发感慨”应为直接抒发感慨;且并没有“表明自己辞官归隐的愿望”。) 16.(3分)C(ABD都写出了洞庭湖风急浪高的动感和震撼力量,且A写的是阳光下的洞庭湖,D写的是夕阳西下与晨光初现时的洞庭湖;而姚诗和C都写出了洞庭月夜的空旷清幽平静。)
17.(1)姚诗由景物生发想象,重在抒发自己渴望超脱尘世、羽化而登仙的洒脱和飘逸的情怀。“云间”一联引用“朱鸟”“苍龙”的典故,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第四联“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 “琼岛”指仙岛,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遗世羽化的愿望,极为潇洒。(2)杜诗触景入情,重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漂泊孤苦的身世之感和忧国伤时的博大情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自己被社会遗忘的孤独处境和不幸身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则写出了诗人对国家时局满怀担忧却无可奈何的精神痛苦。(每首诗感情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共6分)
7
18. (6分)默写: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