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3 21:52:55

了诗人对敌人极度的厌恶和痛恨。

(9)一个声音是指什么?【国民党反动派】

(10)“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换个意思怎么说?反问语气用感叹号作用是什么?【表现了叶挺将军宁死不屈的决心】

(11)面对敌人的威逼和利诱,也挺最终选择的是什么?【宁死不屈】 (12)你怎么理解“得到永生”?【信仰不灭,理想不灭,精神不朽】 (13)“那一天”指哪一天?【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14)“地下的烈火”是指什么?【革命的烈火,巨大的革命力量。】 (15)“活棺材”指什么?【囚禁革命者的牢房,还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6)你还知道哪些像也挺一样誓死与国名党反动派斗争的人吗?【陈然——《自白书》;夏明翰——《就义诗》。

(17)叶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崇高的革命信仰的伟大战士】 2.《晏子使楚》

(1)谈谈对晏子的了解。【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敢于直谏。】

第七单元《尊严》复习教案 二、主题《尊严》

4.尊严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5.这个单元共有几篇主题课文?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囚歌》写叶挺将军在牢房里不屈服写下的诗歌。写出了叶挺坚定的信仰,宁死不屈,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6)《晏子使楚》写晏子出使出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机智地进行反击,最后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故事。体现出了晏子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凌然气节。

(7)《为了他的尊严》写了一个独臂乞丐到一个老妇人那里去乞讨,老妇人通过让独臂乞丐搬砖唤醒了乞丐的尊严,独臂乞丐最后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必须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要有尊严的活着。

(8)《嗟来之食》讲了大荒年间,一位饥饿的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最终饿死的故事。

6.关于尊严的名言有哪些?同桌互相背诵。 三、课文内容回顾 2.《囚歌》 (18)齐背诵诗歌。

(19)通过互相背诵,教师统计。

(20)囚歌的意思。【“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再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1)文中出现几次“自由”各是什么意思?诗人是怎样选择的?【第一个自由是指革命者叛变革命,投降、出卖战友,做他们的“走狗”的自由,这是一种没有做人尊严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叶挺所渴望的自由,指革命胜利了,人民获得解放,穷苦大众都能

够过上幸福生活的自由。诗人渴望的是第二种自由,如果不能实现,诗人宁可被杀头,也不选择没有尊严的自由。】

(22)文中的“狗”是指?【用狗来比喻叛徒,表现出对叛徒极度的厌恶和痛恨。】 (23)从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体会他们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紧锁——敞开。腐蚀革命战士的灵魂,消磨革命战士的意志,诱惑革命战士投降,写出了敌人丑恶的嘴脸。】 (24)为人进出的门是指什么?【是指革命者参与革命的道路】

(25)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是指什么?【叛变革命、出卖朋友、当他们的走狗的路】表现了诗人对敌人极度的厌恶和痛恨。 (26)一个声音是指什么?【国民党反动派】

(27)“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换个意思怎么说?反问语气用感叹号作用是什么?【表现了叶挺将军宁死不屈的决心】

(28)面对敌人的威逼和利诱,也挺最终选择的是什么?【宁死不屈】 (29)你怎么理解“得到永生”?【信仰不灭,理想不灭,精神不朽】 (30)“那一天”指哪一天?【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31)“地下的烈火”是指什么?【革命的烈火,巨大的革命力量。】 (32)“活棺材”指什么?【囚禁革命者的牢房,还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33)你还知道哪些像也挺一样誓死与国名党反动派斗争的人吗?【陈然——《自白书》;夏明翰——《就义诗》。

(34)叶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崇高的革命信仰的伟大战士】 3.《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

(1)谈谈对晏子的了解。【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敢于直谏。】 (2)古代对“子”的称呼。举例【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子的尊称。】 (3)出使的意思是什么?【奉命去国外办事。】

(4)楚王几次侮辱晏子?请用简洁的话语概括一下。【让钻狗洞;齐国无人;齐人盗贼。】 (5)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如何反驳的。【访问狗国——钻狗洞;下等人倒下等国;水土不同。】沉着冷静,机智反击,不失礼节。

(6)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临阵不乱、不惧大国、不畏强暴、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博学多才。,强烈的爱国心,以国家利用为重】

(7)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不得不尊重晏子。不得不可以换成不能不,只能,只好吗?】 (8)结合课文,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侮辱是指是对让人格和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尊重指尊敬和重视,课文中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侮辱齐国,都被晏子巧妙第给予反击。“侮辱”和“尊重”显现了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有“想侮辱”到“不敢不尊重”,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勇敢,不仅维护了自己的人格,更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9)读星号二,对照译文读一读。 3.《为了他的尊严》

(1)为了他的尊严是谁为了谁的尊严?

(2)对于女主人要求乞丐搬砖这件事,乞丐一开始是(生气)的,可是后来,乞丐却是(感激)的。为什么乞丐一开始那么生气?乞丐怔住了,他想(?),他用一样的眼光看着妇人,他想(?),尖突的喉结像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他想(?)终于,他俯下身子,

用唯一的手搬起来。他一次只能搬一块,搬了几块后他想放弃,但是他又想(?)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这时他想(?) (3)文中几处采用对比?找一找,作用是什么?

(4)课文中的人靠什么获得了尊严?你觉得怎样才能获得尊严?

(5)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施舍,通过乞丐搬砖前后的心理变化,地位变化(是劳动获得了收获,而不是乞讨获得的)的叙述,最后他得到了做人的尊严。

(6)写“双手健全的乞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起到反衬作用,双手健全的乞丐带代表的是哪些能干活而不想干活宁可低三下四乞讨的丧失自尊的人,这雨那个找回自尊,获得成功的独臂乞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7)金钥匙:理解课文中人物的精神时,要深入思考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4.语文天地

(1)读一读,想想画线的句子还可以怎样说?

(2)读一读名言。同桌背诵。默写。【强调“健、淫、贱、尊”的写法。】 (3)复习《竹石》 A齐背诵,同桌互相背诵 。

B作者?【郑板桥,一生历尽磨难,但矢志不移,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C这是一首什么诗?【以物喻人】表达自己对世俗的蔑视,对高压的不屈,对尹厚的冷嘲,对磨难的抗争。】

D以物喻人的诗歌还有哪些?【《石灰吟》《马诗》】 三、作业: 1.听写本单元生字。

2.默写名言和读一读,默写《竹石》

第六单元《劳动》 一、主题《劳动》 1.谈谈你对劳动的理解。 2.说说关于劳动的名言。

3.围绕主题选择了哪些课文?《古诗二首》、《幸福在哪里》、《劳动的开端》

4.《古诗二首》第一首描写的是什么场景?【壮观的秋夜冶炼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悯农》描写的是辛勤劳动的生活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5.《幸福在哪里》讲的是十年前,三个孩子都是牧童,他们合力把泉水弄干净了。十年后他们又相聚在这里,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他们各自找到了幸福。幸福就在于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6.《劳动的开端》讲的是作者童年时为生活所迫外出挑煤的苦难经历。写出了劳动的艰辛,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劳动是生存所必需的。

7.《崂山道士》是一篇短篇小说,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小说描写。它描写了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习穿墙术的故事。告诉人们,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失败可笑的下场。 二、课文回顾

1.《古诗二首》

(1)理解诗人:李白,字太白,好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浪漫主义诗人。写过的诗歌有《古朗月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 2.《幸福在哪里》

(1)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幸福就在于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3)十年前后描写的泉井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衬托出泉水周围更美了,突出了三个孩子的劳动的价值。】

(4)三个孩子找到的幸福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幸福是有益于人来的劳动中。” (5)三个孩子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第一个孩子的幸福是当了一名医生,能为病人治病,让病人恢复健康,第二个孩子的幸福是做过多种工作,能给人们带来益处;第三个孩子的幸福是当了农民,用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养活了许多人。第一个孩子通过读书和勤奋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医生;第二个孩子不拒绝任何工作,做了很多对人们有益的工作;第耽搁孩子默默第耕种天地,收获粮食养活很多人。】

(6)课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十年前后的变化,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通过十年前后变化的对比,说明了“幸福就在于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3.《劳动的开端》

(1)开端是什么意思?【开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找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体会作用。

(3)读读“我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4)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体会。 (5)课文中说“原来桌子被人抽掉”,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什么? 三、语文天地

1.读一读。抽说、同桌互相说。 2.名言。同桌互相背诵。 四、作业

1.默写《读一读,想想还可以怎样表达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名言》

第五单元《心愿》复习 一、主题 1.心愿 2.主题课文。

3.《凡卡》主要描写了来到城里当学徒,保守摧残的九岁的凡卡想回到乡下,爷爷身边,而无法实现的故事。通过凡卡的悲惨遭遇,深刻第反映了在契科夫生活的沙俄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课文内容以“写信”为线索

4.《种子的梦》通过写种子的梦,表达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追求未来美好愿望。借种子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积极奉献的精神。

5. 《对岸》用儿童的眼光写“我”特别想到河的对岸去,表达了自己特别想实现的愿望。 二、课文回顾 1.《凡卡》

(1)作者契诃夫,俄国著名作家。代表小说有《装在套子里的人》《跳来跳去的女人》 (2)文中写凡卡叹了几次气?【三次。因为太伤心了A前三段告诉我们凡卡的生活环境,孤儿没有爹娘,有一个爷爷,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活,写信也提心吊胆地写。B只有9岁,背井离乡,再陌生人生中间独立谋生。C挨打,受冻,吃不饱,受欺负,不得休息。

搜索更多关于: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了诗人对敌人极度的厌恶和痛恨。 (9)一个声音是指什么?【国民党反动派】 (10)“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换个意思怎么说?反问语气用感叹号作用是什么?【表现了叶挺将军宁死不屈的决心】 (11)面对敌人的威逼和利诱,也挺最终选择的是什么?【宁死不屈】 (12)你怎么理解“得到永生”?【信仰不灭,理想不灭,精神不朽】 (13)“那一天”指哪一天?【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14)“地下的烈火”是指什么?【革命的烈火,巨大的革命力量。】 (15)“活棺材”指什么?【囚禁革命者的牢房,还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6)你还知道哪些像也挺一样誓死与国名党反动派斗争的人吗?【陈然——《自白书》;夏明翰——《就义诗》。 (17)叶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崇高的革命信仰的伟大战士】 2.《晏子使楚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