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威海一摸语文试题含答案(逐题详解)

2016威海一摸语文试题含答案(逐题详解)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7 8:15:23

【注】①临川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四剧皆以梦境为依托。

6.下列关于“艺术境界之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境界之真,不像史学家那样实录生活,也不像匠人那样如实描摹,也不像新闻记者那样不加取舍地照搬客观事实。

B.真情实境能吸引人,真情实感能打动人,这是艺术境界需要真的根本原因。鉴赏者往往会在真的引领下,进入艺术审美过程。

C.艺术境界之真,并非客观再现生活真实,而是以生活真实为依凭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源于真实,而又归于真实。

D.夸张、魔幻、梦境,均能创造艺术境界之真,这是达成艺术境界之真的主要途径。

6.C(A.错在“不加取舍地照搬”;B.错在“在真的引领下”,原文为“信以为真”;D.错在“主要途经”,原文第3段“领域的广与阔”表明,以下三种属于其中,却未必是主要途径。)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看电影、小说,尽管知道这是虚构的,却依然会被带入其中,这与艺术真实的再创造有很大关系。 B.在艺术创作中,夸张手法能够放大人、物、景的某一特点,使人在艺术美的渲染中,感受更高层次的真实感。 C.艺术家构建了虚幻的境界,创造了我们民族心灵理想的典型形象孙悟空,体现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的创作笔法。

D.作家利用梦境这一艺术手法,在真假虚实中再现和重塑了人生,引导读者流连梦中,以虚当实,进而感悟人生真谛。

7.D(错在“重塑人生”和“引导读者??”。)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中,作者司马迁凭借想象还原历史人物的对话、行动,有文学创作的特点,也并不违背史学的纪实原则。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岑参以“百丈”“万里”等夸张手法,突出边塞沙漠奇寒之景,给人如临其境的真实感。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形象至今仍有其现实典型性,正是由于作者借助魔幻手法来表现人物,开创了魔幻小说的先河。

D.《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了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借梦境映射现实,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艺术境界之真。

8.C(因果关系有误。) 三、(12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论慎终

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

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 陛下年甫弱冠,肇开帝业。贞观之初,躬行节俭,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

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

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

迹。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丰稔,.

礼教聿兴。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

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

(选自《贞观政要·卷十》,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言信矣信:真实 .

B.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杜:堵塞 .C.干求者日进干:冒犯,冲撞 .D.人无衅焉,妖不妄作衅:犯错 .9.C(干:求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故何哉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B.①虑人致谏,乃云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或一人毁而弃之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D.①何祸败之有乎②苟以天下之大 ..

10.A(均为代词“什么”。B. 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 ①连词表顺承,就 ②;连词表转折,但是;D. ①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②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 ∕ 渐不克终 B.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C.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D.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11.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十三年,魏征上疏进谏,他认为君主们虽然明晓治国之道,却往往在国家安定后违背初心,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B.唐太宗想要建造宫殿,却担心有人进言阻止,便以百姓无事会生骄逸之心为由,加以掩饰。此举遭到魏征反对。

C.魏征认为唐太宗近年来依据个人好恶决定人事任免,不问根源就评判官员好坏,以致官员们只求自保,不肯尽心效力。

D.魏征认为,福祸不由天定而在人为,劝谏太宗察纳雅言,施行善政,避免大好的基业功亏一篑。 12.B(是以“不这样做会让自己不便”为由。)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注】①临川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四剧皆以梦境为依托。 6.下列关于“艺术境界之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境界之真,不像史学家那样实录生活,也不像匠人那样如实描摹,也不像新闻记者那样不加取舍地照搬客观事实。 B.真情实境能吸引人,真情实感能打动人,这是艺术境界需要真的根本原因。鉴赏者往往会在真的引领下,进入艺术审美过程。 C.艺术境界之真,并非客观再现生活真实,而是以生活真实为依凭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源于真实,而又归于真实。 D.夸张、魔幻、梦境,均能创造艺术境界之真,这是达成艺术境界之真的主要途径。 6.C(A.错在“不加取舍地照搬”;B.错在“在真的引领下”,原文为“信以为真”;D.错在“主要途经”,原文第3段“领域的广与阔”表明,以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