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西方经济学有感
读《西方经济学》有感
国贸五班,28号,姜雪
有关经济的研究到了亚当斯密这里,经济学的思想可谓有了质变。亚当斯密是集大成者,他的《国富论》,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建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完整体系,阐述了财富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探讨了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的内部联系,主张国内和国际间经济自由,他还提出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看不见得手等著名论断。可以看出,亚当斯密主要还是受经济自由主义和重农学派的影响。
接下来介绍一下重农主义。重农主义产生于17世纪末的法国,当时法国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法王路易十四推行柯尔培尔的重商主义政策,加之其自身的挥霍无度,造成财政经济状况陷入严重危机。许多有识之士试图寻找新的途径来摆脱社会困境,于是以布阿吉尔贝尔为首开启了重农主义先河。布阿吉尔贝尔认为要增加社会财富应当首先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赋税。他否定重商主义,认为货币只是流通手段,其作用甚至可以用纸币来代替。他认为社会经济中蕴含着“自然规律”,但对此也只是描述了一个大概。 重农主义的另一个代表是魁奈,他第一次分析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概括了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其实在这个时候,经济学已经有了一点科学的影子,因为开始有了假定和数学的论证。魁奈关于“自然秩序”的想法和布阿吉尔贝尔大同小异。并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理论的雏形。
在法国革命前夕,另一个受重农主义学派和经济自由主义影响的代表人物还有杜哥尔。他的特别之处是对阶级的划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魁奈以“纯产品”的生产与否和占有作为阶级划分标准的片面观点。他考察了货币的起源,并有了关于劳动分工的思考。他反对用法律规定利息的高低,认为收入和资本的最终源泉是土地。在谈到资本各种用途收益间的平衡时,依旧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这方面论述的影子。
与重农学派同时期还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休谟。他开始的对人性的探讨,已经有了经济学上“理性人”假设的雏形。休谟联系国际贸易,对货币数量说做了完整系统的论述,并在这里突破性的考察了物价变动的影响,认为持续增长的通胀有利于提高国民士气。 那么对于重农主义批判的重商主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重商主义的故乡是英国,分为早期晚期两个阶段,早期的重商主义以守财奴的眼光看待金银,强调“少买”,保证货币顺差,也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的重商主义强调“多卖”,保证贸易顺差,也称为“贸易差额论”。其中晚期重商主义的开山鼻祖是托马斯孟,他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率先提出贸易差额论,从而对货币差额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他积极的支持自由贸易,对外汇价格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