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1-2012减负增效

2011-2012减负增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7:48:07

2011-2012减负增效

汉台区望江乡中心小学 “减负增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查办法》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汉台区教育体育局“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切实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设高效课堂,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纯真、活泼的阳光童年;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课堂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价值认同,营造“减负增效”浓郁氛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把“减负增效”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1、“减负”是硬道理。要把“减负”作为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重要内容,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任何人不得违反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

2、“减负”需要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爱心。教师只有怀着高度的责任心,精心钻研,提高课堂有效性,才能胜任减负背景下的本职工作。同时,减负意味着教师要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关心学习困难生的个别辅导,要付出更多的爱与关怀。

3、“减负”不等于“无负”。要科学认识“减负”,不是减去所有的学业任务,而应该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作业。 更要做好“减负增效”的宣传学习,更新观念,具体落实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1、制订方案,组织学习;2、组织沙龙,价值认同;3、召开家长会,发放公开承诺书;4、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1 / 4

2011-2012减负增效

(二)完善制度,健全网络,建立“减负增效”有效机制

把“减负增效”工作作为党支部、行政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结合”控制机制,完善“减负增效”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监督制度。学校成立“减负增效”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 长: 姚长荣 副组长: 张海军

成 员: 李福临 陈 立 余红波 李 莎 樊 鹏

汪 娜 王保平 余小敏 李德成 刘晓明 学校校委会、教务处协同做好监督检查,通过教学巡视、案头检查、推门听课、走访学生、走访家长等形式,将“减负增效”工作坚决执行到底。领导小组每月对教师、学生、家长就“减负工作”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与考核、奖惩、职称晋升挂钩。对违反“减负增效”规定的,要及时整改,坚决不改的,调离工作岗位,接受上级调查、处罚。

(三)强化管理,规范操作,落实“减负增效”各项要求

教务部门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落实“减负增效”,教师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减负增效”,教学工作要强调“规范”,管理要求要强调“严格”,工作目标要强调“有效”。

1、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各门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严禁教师随意调课或私自代课,调课必须通过教务处批准,缺漏的课要在最短时间内补齐。按课程标准要求,把握教学进度,任何年级、学科严禁提前结束新课。

2、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从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做到让学情“入心”。加强集体备课研究,做到“三结合”备课。

3、遵守课堂制度。教师要按课程表和作息时间,做到提前候课,按时下课。

4、组织有效教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容量适度,教学环节紧流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选准教学起点,面

2 / 4

2011-2012减负增效

向中下层学生,落实三维目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营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积极互动、充分体验的教学氛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种途径开展学习活动。

5、作业布置。按照课程标准设计和选编作业,作业难易适度,数量适当,并有较强的针对性、典型性、代表性,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一小时,严禁布置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严禁组织使用教育主管部门限定外的各种教辅用书;适时布置学生感兴趣、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实践性课外作业。课堂作业要在课内完成。

6、作业批改。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与讲评作业和练习,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对特殊学生的作业要面批,对非书面作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运用短语加等级等激励性评价手段批改作业,使用的符号要规范、统一,让学生能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评语,学会按教师评语订正作业,培养学生“自查”“自纠”“自清”的习惯。

7、个别辅导。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个别辅导,要从最后一名关心起,做到“不放弃”、“不抛弃”;教师首先做到“课内防差”入教案,其次做到课后“因材施辅”,严禁“一锅煮”的无效辅导。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关注学习信心不足或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多与他们交流与谈心,让他们在辅导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要针对不同辅导对象和辅导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上好辅导课,切实提高辅导效率。 8、改进考试。积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以班为单位做好阶段验收,学校不得组织“周测”、“月考”。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成绩排名次或变相排名。

9、组织活动。小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早晨学生到校后,教师进班维持读书秩序;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开展好“大课间”活动,将跳绳、踢毽、

3 / 4

2011-2012减负增效

长跑、篮球等校本特色融入其中。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年级组活动,体育、艺术兴趣小组等活动,每学期举办体育艺术节。严格执行有关学生竞赛活动的管理规定,不组织学生参加除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以外的任何竞赛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班主任、语文教师负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开展读书讨论、好文推荐、习作发表等活动,建构立体式读书平台。定期开展各种读书汇报活动,通过征文、演讲、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班级可根据班情,选择适合的课题开展研究,力争创造出研究性成果。

10、改进评价。建立健全学生学业发展性评价机制,强化对学生学习品格、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业成绩、身心发展等综合评价,学业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引导家长、社区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和正确的人才观,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引领家长、社区共同为学生减负。 (四)强化教研,考核搭台,通过“增效”落实“减负”

贯彻“减负”的终端执行者是教师,“减负”后教师可能担心质量下降,家长可能担心质量下降,我们除了做好解释工作,更重要的是练“内功”。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每节课的效益。做好“减负增效”工作,必须大力加强教科研力度,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学校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教学研讨活动,推门听课,课题研讨,名师帮扶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资培训,在价值认同的前提下行为跟进,12月份,在前阶段课堂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课堂教学考核及观摩研讨活动,学校组织考核组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同学科教师参与听课,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研讨,以促使教师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打造高效课堂,通过课堂教学的增效来有效落实“减负”。

汉台区望江乡中心小学

4 / 4

2011年9月6日

搜索更多关于: 2011-2012减负增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1-2012减负增效 汉台区望江乡中心小学 “减负增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查办法》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汉台区教育体育局“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切实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设高效课堂,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纯真、活泼的阳光童年;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课堂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价值认同,营造“减负增效”浓郁氛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把“减负增效”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