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5期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及答案【精选】.doc
专题10 温度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所示的a、b、c三种方法,正确的是( )
A. 方法a B. 方法b
C. 方法c D. a、b、c三种方法都对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同步练习 【答案】B 【解析】
2.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 B. C. D.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2018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给玻璃泡中的碘加热,碘就会吸热升华为碘蒸气,即发生的是升华现
1
象,所以,玻璃泡内弥漫着的是紫红色的碘蒸气。正在消融的冰凌,是固态的冰变成了液体的水,是熔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冰直接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只有C,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清风冬有雪”,这就是我们家乡大庆的四季。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说法中,符合物理规律的是( )
A. 春天:一定要在有风的天气里,花香才能扩散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变得五颜六色,这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 秋天:中秋的月亮又大又圆,这是因为月亮对阳光进行了镜面反射 D. 冬天:雪花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
【来源】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13.1 分子热运动 【答案】D 【解析】
4.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B.
C. D.
【来源】辽宁省辽阳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2
【解析】
【详解】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瀑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过程,综上所述,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当时的是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问题,解题时首先要会正确的判断物态变化,然后结合吸热和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5.下列测量记录结果错误的是( ) ..
A. 木块长度:1.4cm B. 液体体积:44mL C. 被测物体质量:28.4g D. 温度计示数:53.5℃
【来源】贵州省铜仁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仔细看图可以知道:
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即此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cm对齐,右侧与4.4cm对齐,估读为4.4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此选项错误;
B、在量筒上,10cm3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2cm3,即量筒的分度值为2cm3,液面最
3
凹处与44cm3相平,所以液体的体积为
。此选项正确;
C、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此选项正确;
D、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60”在“50”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53.5℃.此选项正确。 故选:A。
【点睛】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关键是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6.如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寒冬,河水结成冰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B卷) 【答案】A 【解析】
【点睛】伴随着物态变化总有吸放热现象。其中吸热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