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董氏针灸一一手指部位
【骨关穴】
穴位:手掌朝上,当腕横纹正中央下五分偏外侧五分,腕豆骨下是穴。即食指与中指叉口直上腕横纹
处下五分。
解剖:正中神经、肾之神经、肺支神经。 取穴:手掌朝上,同穴位。 归经:入肝、肾两经。 穴性:泻肝解毒,疏经镇痛。
主治: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脊椎骨增生压迫神经痛、十二指肠炎、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药物中
毒。
针刺法:直刺三—五分。 针感:酸胀痛感。
说明:骨关、木关二穴常一齐配伍,此两穴时董氏针灸中的大穴,要穴,而在董公之著作里未编入,
胡师乃将董公所传,将其公开收入胡师医著「实用董氏针灸奇穴全集」,董公有传所谓七十二绝针,三十二解针,而骨关、木关两穴皆是,可见其重要。
- 49 -
【三齿穴】
穴位:手掌朝上,当中指与无名指叉口上二分半为三齿一穴;中指与无名指叉口上五分为三齿二穴;
中指与无名指上七分半为三齿三穴。 解剖:正中神经浅枝、脾胃神经。 取穴:同穴位。 归经:入肾胃神经。 穴性:调理脾胃,清泻止痛。
主治:咽喉炎、扁桃腺炎、牙齿痛、齿龈炎、胃胀、胃痛。 针刺法: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针感:酸胀感。
说明:一般手指上的穴位,大都是以扎针为主,而手掌上的穴位,不但可扎针,而且可以以三棱针点
刺出血,如三风穴、三齿穴、三河穴、三毛穴、三火穴、三星穴等皆可点刺放血,效果较下针佳,一般点刺放血,大都治疗急性病,痛病为多。 配穴:(一)本穴可配四花治胃胀、胃痛。
(二)咽喉炎可先于商阳放血,再取本穴。
- 50 -
【木关穴】
穴位:手掌于腕横纹正中央下五分偏内侧五分处是穴。 解剖:正中神经、肾之神经、肝胆神经。
取穴:手掌朝上,当腕横纹正中央下五分偏内侧五分处是穴。亦即中指与无名指叉口处直上至腕横纹
正中央下五分偏内侧五分处。 归经:入肝、肾两经。 穴性:泻肝解毒,疏经镇痛。
主治:腰痛心闷、两胁痛、黄疸病、坐骨神经痛、腿痛、腹膜炎、全身关节痛解尿酸毒、食物中毒、
药物中毒。 针刺法:直刺二—五分。 针感:酸胀感。
应用:本穴配灵骨穴、下白穴、骨关穴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骨刺。尤对尿酸过高引起之骨骼、筋
肉疼痛有特效。
经验:(一)胡师曾用骨关穴,木关穴治疗尿酸性关节炎一二一一例,全部痊愈。 (二)骨关、木关在手掌全息律上位下腹部亦可治子宫炎、痛及子宫内热。 (三)木关、骨关与足底后跟相对,可取一寸半,由上往下刺,可治足后底跟痛。
- 51 -
【土水穴】
穴位:手掌于大拇指第一掌骨之外侧骨下。
解剖:针经过反肤、皮下组织、通过拇指外转肌而达到拇指对立肌外侧,正中神经分枝、脾分支神经、
肾分支神经。
取穴:在拇指第一掌侧外侧下陷处后一寸为土水三穴。 归经:入肺肾经。
穴性:理脾胃,调理中焦,清宣肺气,通经活络。
主治:急慢性胃炎、久年胃病、咳嗽、气喘、扁桃腺炎、全身骨肿痛、两腿内侧肌肉痛、骨膜炎、坐
骨神经痛。
针刺法:沿骨下直刺五分—一寸半。 针感:酸胀感。
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配穴:(一)治胃绞痛,可本穴配四花上穴,门金穴。 (二)本穴配灵骨,大白治腹胀有效。
经验:(三)本穴可治胃酸过多,有效。土水穴位置,胡师与董公不同,两者皆可。 (四)贴骨下针可治膝盖痛。土水,笔者另加两穴,而第五穴治膝盖最佳。
- 52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