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美学部分整合与问答 - 图文

建筑美学部分整合与问答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1 1:17:51

沃尔夫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诸多因素中,撷取主要因素,简化问题。 这种方法优点:

1、清晰、明朗勾勒出问题的线索; 2、便于深刻地揭示问题实质; 3、便于宏观的观察。

西方从布尔哈特、李格尔到沃尔夫林,完成了纯艺术形式分析学派,后来被称为艺术科学派。 沃尔夫林方法的局限性

形式毕竟只是艺术一部分,按沃尔夫林的理论,一幅圣母像,只要看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事实是图像(圣母像)给人的感受,绝非只是等边三角形。如批评家指出:

越是能从一只尖鞋中得到他们在大教堂中得到的东西,或者从大教堂得到或许一只鞋子能向他们提供的东西,他们就越是会忽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鞋子是让人穿着出门的,而大教堂是让人进去祷告的。 ? 瓦尔堡学派及其研究方法 瓦尔堡(Warburg,1866-1921)

出生于德国汉堡一个富裕家庭,放弃了承父业开办银行。瓦尔堡受莱辛著作影响而走上了艺术研究的道路。此外,他也受到布克哈特等影响。他曾去过佛洛伦萨,花了半年时间研究波提切利的著作。在去北美的旅途中,走访了新墨西哥州的贝勒罗印第安人,研究了他们的祭礼形式,发现了艺术与宗教之间的联系。 瓦尔堡学派

瓦尔堡认为要克服纯艺术观的片面性,他的理想是建立一种广泛的文化科学。他创办了一个图书馆,除了收集艺术史料,还收集诗歌、哲学、民俗等方面的资料,甚至地图、航行时刻表、户籍。在图书馆做研究的也包括语言学家等社会科学家。

瓦尔堡认为,把图像与图像宗教、诗歌、迷信戏剧等内容相分离的尝试,都等于割断了图像的生命线。这种分析图像的方法,被称作图像学或瓦尔堡方法。并形成瓦尔堡学派。 瓦尔堡去世以后,由于纳粹上台,瓦尔堡学院被迫于1933年迁往英国伦敦。

瓦尔堡学院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机构、图书馆。现任伦敦瓦尔堡学院院长,是贡布里希。 图像学方法

瓦尔堡的方法,是从单个艺术品中寻找文化功能(宗教、诗歌、神话、社会等)对图画想象力意味着什么,图画对这些功能有意味着什么。 瓦尔堡的方法的特点:

1、以图像为研究的切入点,尽量避开诸如风格之类抽象的概念; 2、能客观、全面的分析艺术品; 3、将视角涉入广泛的文化领域。 ? 移情论

? 移情论的起源(思想渊源——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休谟(D. Hume,1711-1776)

英国哲学家休谟,是英国经验主义集大成者,他把事物的因果关系,归结为与人的观念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他美学的沉思。对于美的本质,休谟反对把“美”看作事物的某种属性,且否认美的客观性。对形式主义者赞美的“圆”,他说:

美并不是园的一种性质。美不在园周线上任何一部分,……美只是圆形在人心上产生的效果,这人心的特殊构造使它可感受这种情感。如果你要在这园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园的一切属性上去找美,你却是白费气力。

《论人性》

也就是说,美并不是对象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是对象在人心上产生的效果。进而他认为,是美对象的“秩序与结构”,使心灵感到快乐和满,“快感与痛感是美与丑的本质。” ? 美与效用:同情说

对于快感的来源,休谟认为是“效用”,“美有很大一部分起于便利和效益的观念”,他说:

很显然,房子之所以美,主要地就在于建筑细节,看到便 利就起快感,因为便利就是一种美,但是它究竟是怎样引起快感呢?这当然涉不到我们自己的利益,但这又实在是一种来自利益而不是来自形式的美,那么,他之所以使我愉快,只能由于传达,以及由于我们对房主的同情。我们借助于想象,设身处地想到他的利益,因而也感到他对这些对想自然感到的那种满足感。

《论人性》 休谟观点可以概括:

美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便利和效益。来自利益的美,未必是自己的利益,可以借助同情和想象。他用“同情说”,来说明一般的形式美,仍然要涉及到内容和意义, 如:水平线:由躺卧的想象,获得平稳、舒展感 垂直线:由站立的联想,有挺拔、紧张感; 直线:代表果断、坚定、有力。 曲线:光滑曲线可以引起灵活的联想,

不光滑曲线:联想到踌躇。

螺旋线:升腾,诱发超然、摆脱尘世俗态的联想。

立方体:因尺寸都相等,一眼就能把握住,观者有肯定感,代表着完整。 园、球体:有和谐、完满的联想。 他还说:

建筑学的规矩要求柱子上细下粗,因为这样的形体才是我们起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一种快感;反之,上粗下细的柱子是我们起危险感,这是不愉快的。

《论人性》

这段文字,立即使我们记起维特鲁威一段关于柱子上细下粗的解释:

因为模仿生物的性质也必须是这样的。例如冷杉、柏木、松木那样挺直伸长的树木,那一部位也不比根部粗大,而且随着进一步成长,顶部就会变细,均匀地形成自然缩减。因此生物的性质要是这样要求的话,那么高度或粗细方面上层总会比下层缩小,就是正确的规定。 《建筑十书》第五书 维特鲁威将其归结为“理”,休谟将其归结为“感”。

对“理性”强调,导致古典主义,对感觉的张扬,引向浪漫。这浓缩了西方古典建筑的两种审美理想。移情论能在19世纪德国滋生,产生广泛的影响,得益于当时的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文艺,把想象和情感提到艺术创作的首位,将人与自然统一,是移情论滋生的基础。 ? 移情论的起源

19世纪费肖尔父子,奠定了移情说的基础,他的思想渊源: 黑格尔派(内容美学派)→费肖尔父子

侯 巴 特(形式美学派)→证明:一切形式如果能引起美感,就必然是情感和思想的表现,也就有了内容。

费肖尔发展了黑格尔象征艺术理论,研究了“对象的人化”的“审美的象征作用”:

这种对每一个对象的人化可以采取很多的不同的方式,要看对象是属于自然界无意识的东西,属于人类,还是属于无生命或有生命的自然。通过常提到的精密的象征作用,人把他自己外射到或感入到(fühlt sich hinein)自然界事物里去,艺术家或诗人则把我们外射到或感入到(fühlt uns hinein)自然界事物里去。

——费肖尔《批评论丛》第五卷 这里的“外射到或感入到”,实际就是移情作用。弗列德里希·费肖尔虽然未使用“移情作用”一词,实际上已奠定了移情说的基础。此后,其子劳伯特·费肖尔继续研究了“审美的象征作用”,并在《视觉的形式感》(1873年)中改称“移情作用”(Einfuhlung)。 ? 立普斯(T·Lipps,1851-1914) 对移情说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最大贡献。

立普斯是心理学家,在慕尼黑大学做过20年的心理学系主任,翻译过休谟《人性论》(同情说)。主要研究几何体产生的错觉,以观察实验为论证。 主要著作:《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觉》、《美学》 ? 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又称拟人作用,是指人们观察外界时,以己度物,将人的感觉、意志、情感移植其中,将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物我同一)。 赛维在《建筑空间论》中如是评论建筑移情论:

移情作用论,或称Einfuenlung,……也是任何人解释建筑历史的基本方面。根据这个理论,美感在于观者使自己与所见形体打成一片,相应地,也在于建筑能将感情状态移入结构形体中,使之人性化而具有生气。我们观看建筑形象,会发生共鸣而激动起来。 (移情作用例子见《建筑心理学2》P16、18~20) 赛维在《建筑空间论》中批评建筑移情论:

以移情作用论为根据的评论,甚至涉及了平面布置,既然我们可以说,一座塔楼“耸立起来”、一个尖顶“向上升腾”、一座圆楼梯“盘旋而上”,那也可以说万神庙的门廊伸展到中央那宏大的圆形空间中去了。 ? 移情论的影响

1、给几何数学形式美法则以心理学解释;

2、对和谐给予生理解释:认为建筑的节奏和音乐的音调、节拍一样,满足了人生理特征; 3、肯定了建筑对人生理的协调,支持了维特鲁威的模仿论中柱式对人体的模仿 ? 举一两个建筑现象,说明移情作用。 ? 格式塔心理学 ? 格式塔起源

格式塔(义译完形)心理学美学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美学流派之一,也是建筑审美心理学支柱。它对建筑学尤其是城市规划有着重要应用。

1890年奥地利心理学家艾伦菲尔斯(O·V·Ehrenfels)《论格式塔特质》中首次提出格式塔(Gestalqualrtüt)特质一词,但未引起重视。艾伦菲尔斯通过对音乐曲调的研究,认为音乐绝非仅是曲调、旋律、音响等的总和,还有一种综合的特质,他称其为格式塔。 1910 魏特曼(M·Wertheimer)似动试验,魏特曼到法兰克福旅途中,中途下车。买了玩具动影机,证明:“造成知觉的因素一定不只是五官的感觉”,否定“要素论”。 ? 格式塔特征

格式塔,是指由知觉活动组织的经验中的整体,他可以是指知觉对图像的组织,也可以是知觉对音乐、语言等的组织 例如:

①中国古村落街巷空间,按西方要素分析法完全失灵,它追求的是一种“步移景异”的总体感觉(格式塔)

② 语言测试中的“完形填空”,主要测试语篇的把握

搜索更多关于: 建筑美学部分整合与问答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沃尔夫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诸多因素中,撷取主要因素,简化问题。 这种方法优点: 1、清晰、明朗勾勒出问题的线索; 2、便于深刻地揭示问题实质; 3、便于宏观的观察。 西方从布尔哈特、李格尔到沃尔夫林,完成了纯艺术形式分析学派,后来被称为艺术科学派。 沃尔夫林方法的局限性 形式毕竟只是艺术一部分,按沃尔夫林的理论,一幅圣母像,只要看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事实是图像(圣母像)给人的感受,绝非只是等边三角形。如批评家指出: 越是能从一只尖鞋中得到他们在大教堂中得到的东西,或者从大教堂得到或许一只鞋子能向他们提供的东西,他们就越是会忽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鞋子是让人穿着出门的,而大教堂是让人进去祷告的。 ? 瓦尔堡学派及其研究方法 瓦尔堡(Warburg,1866-1921) 出生于德国汉堡一个富裕家庭,放弃了承父业开办银行。瓦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