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浮力》说课稿

《浮力》说课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5:47:01

《认识浮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体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浮力与压力、重力的关系,体会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认识浮力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

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 具】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烧杯、饮料瓶、乒乓球、小木块、细绳等。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 1.液体压强有哪些特点? 2.气体内部是否也有压强? (二)引入新课:游泳时进入水中,是不是感觉自己身体变轻了?叠一只纸船放入水中,它会漂在水面上;正月十五,天空中飘着一盏盏孔明灯(许愿灯),写满了梦想与祝福。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变轻了?小船为什么能伏在水面?孔明灯为什么能升到空中?

生:水(空气)对它的托力(浮力)作用。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浮力。(板书课题:10.1认识浮力)

(三)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学生活动:体验浮力的存在。

(1)将木块、乒乓球、盖好盖子的饮料瓶压入水中,通过手的用力感受浮力的存在。

(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2)把铁球石块从水中托出,有什么感觉?

(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3)用细线把木块系好,拉入水中,观察线的方向。 (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师: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浮力作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有。氢气球是靠空气浮力使其升空的。

师生总结: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板书:一、浮力: 液体(气体) 对 物体 竖直向上 的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设疑:①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会浮起来吗? ②把盖拧上,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演示实验:如图示。

学生分析:在没有拧盖时,乒乓球只受水向下的压力,下面没有水,不受向上的压力。拧上盖后,乒乓球下面也有水,对乒乓球产生向上的压力,所以浮了起来。

理论分析:如右图示。

师生总结:由于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要比其受到向下的压力大。这些压力总的效果,就出现了一个作用于这个物体的向上的力,即浮力。(板书:二、浮力是由压力总效果产生的。 F浮=F向上-F向下 ) 视频展示。

思考:沉没在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受到浮力了吗?(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一下) 得出结论:像沉船那样与水底紧密结合的物体不受到浮力的作用,因为它的下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强。(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要上下表面的压强同时具备的时候才能产生浮力。) 3、测量浮力。

演示: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石块的重力;

②用手托石块,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变小);

③将石块浸入水中,同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也变小)。 分析:石块浸入水中示数变小,说明水对石块也有向上的托力。

师:物体受到的浮力沿什么方向?浮力的大小与F1和F2有什么关系?写出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陈述自己对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

(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好相反。) 称重法测浮力:F浮 =F1-F 2 。(F浮=G-F'。) (四)小结巩固:

1.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浮力是由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F浮=F下-F上 3.测量浮力的方法:F浮 =F1-F 2 。 (五)布置作业:P60——1、2、3

搜索更多关于: 《浮力》说课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认识浮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体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浮力与压力、重力的关系,体会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