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1 0:57:17

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成长包括身体成长,知识与技能的成长和心里成长,而心里的真正成长才是个体综合素质提高的真正内因,心里上的成熟是个体成熟的标志。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他又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强调的是灵魂的升华,心灵的感应。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人的素质重心应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才是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心理素质的高低上下,反映出个体的个体行为,品德,思维诸方面的良莠。

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身体心理素质既是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其中心理素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所谓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心理结构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水平、特点及其功能的良好程度。任何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等,都必须过个体心理结构的筛选、认同和内化,才能成为其心理结构的内容并促进其心理发展。

心理学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所实际展开的研究亦有助于推动心理学的发展。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高级形式,教育是教育者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通过师生交往,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人类积累的有用知识、社会规范传授给接受教育的学生,并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沿着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成长的生理、心理过程。

心里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不同的,但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这个观点是20世纪80年

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理想、愿望和改革主张的凝聚,其内涵可概括为: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因此我们认为,首先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为目的的。身体的疾病由于其显性的特性,易被人们发现和治愈,而心理问题其特点是隐性的易被人们忽略,从而诱发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而心理问题一旦产生,必然会影响到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另外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良心理健康状态,往往会产生各种身体疾病。也就是说一个心

理不健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其次,心理的健康发展必须借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来完成。随着社会向着多元化的发展,良莠不齐的社会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多种途经和手段,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而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的教育。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中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自觉抵御各种不良的诱惑,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发展的人,并在此基础上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从而顺利完成以来素质教育为主要的基础教育。 再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和保证,因为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心理素质之上的,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能够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各种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也就是说社会和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二、 健康教育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

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标,片面追求考试得分,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未曾提及过。“素质教育”则是以面向21世纪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按照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什么是心理健康?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也就是说心理健康首先是一种生活适应的良好状态,其次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并保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我们为此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对素质教育起着推动的作用,素质教育必然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家长和社会都片面追求失学率,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给中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危害。这对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这一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可由于在心理各方面都不成熟,及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健康的心理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为在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心理素质之上的。没有健康的心理是不可能成为全面型人才的。一方面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可以使自己的智力协调发展,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另一方面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愉快地接纳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并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形成完美健全的人格品质。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自身的需要 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我们可以知道一个高素质的人必须不仅必须具备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的能力,还应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这充分说明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其他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对其他素质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目前,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心智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跨世纪人才的教育已日益成为学校基础教育的主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这一主流的基本的要求和保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分割的。素质教育可以带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对素质教育起着促进作用,离开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教育必然是不全面的素质教育。

三、 学生心理机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思维与行动,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意

志品质,性格内涵,思想意志。一个意志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想让其品学兼优是很困难的。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引用心理学的规律指出:“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迁移与运用;知识越简要(理解后为公式),就越有利于记忆和检索。”他还提倡发现法,大力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注重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靠内部心理诱因支持学习。他把内部诱因理解为意志品质、个性修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意志品质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方向性、积极性与持久性。由于意志的作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知觉很快过渡为主动的观察,无意记忆很快转化

为有意记忆。学生在克服学习困难时,更需要意志忍耐力。因此,在大体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能力发展较高;意志薄弱的学生,难以充分发展其能力。意志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调节系统,对学生学习的好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搜索更多关于: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成长包括身体成长,知识与技能的成长和心里成长,而心里的真正成长才是个体综合素质提高的真正内因,心里上的成熟是个体成熟的标志。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他又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强调的是灵魂的升华,心灵的感应。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人的素质重心应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才是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心理素质的高低上下,反映出个体的个体行为,品德,思维诸方面的良莠。 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身体心理素质既是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其中心理素质具有关键性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