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终稿

毕业论文终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3:52:45

第一章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理论的形成过程

妄自卑贱,足恭谄笑,为人类中最佣下者,吾自受业亲教师外,未尝拜谒他人门墙。汝曹当知之。①

精研经训,博通史书,学有成就,乃称名士。徒工词章,尚不足数,况书画之末乎?然果专一艺,亦足自立,若脱易为之,以眩俗子,斯即谓斗方名士,慎勿堕入。②

“妄自卑贱,足恭谄笑”是缺乏独立道德人格的一种显著特征,也是典型的“依他”③心理的外化。为了预防自己的子孙世代为奴,章太炎的父亲告诫子女不要“拜谒他人门墙”,要自强自立——在做人方面要“依自不依他”④,在治学方面要“专心一艺,亦足自立”⑤。

成年以后的章太炎在评价古今中外的人物时,也总是以人物的道德为主要标准;这多少与他父亲关于独立道德人格的教导有所关联。晚年的章太炎还多次提及他父亲的家训,并以此来教导子孙如何为人处事。1934年,章太炎还立下《遗嘱》⑥,叮嘱儿孙要把培养独立的道德人格这个任务放在首位:

凡人总以立身为贵,学问尚是其次,不得因富贵而骄矜,因贫困而屈节。其或出洋游学,俱有资本者皆可为之,何足骄异,若因此养成傲诞,非吾子也。入官尤须清慎。若异族入主,务须洁身。⑦

章太炎的儿子章念驰曾解释,章太炎这份《遗嘱》的开头部分主要是交代儿孙辈关于如何做人的原则,指出人应该“立身为贵”,而依章太炎,以立身为首就是立德为先⑧。因此,章太炎这份《遗嘱》在告诫子孙自强自立的同时,还要求他们不要染上傲诞的习气。晚年的章太炎目睹那些留学归国又自负甚至近于颓唐的人,就曾不无感慨:

①②

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3页. 同上书,第3-4页. ③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四)[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71页. ④

同上. ⑤

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第3-4页. ⑥

1934年秋,章太炎从上海移居苏州。1935年立下遗嘱,并经公证,安排身后事:“余自六十七岁以来,精力顿减,自分不过三年,便当长别,故书此遗命,以付儿辈。” ⑦

王元化. 学术集林·卷一[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第2-3页. ⑧

同上书,第3页.

- 7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吾观乡邑子弟,负笈城市,见其物质文明,远胜故乡,归则亲戚故旧,无一可以入目。又,上之则入都出洋视域既广,气矜愈隆,总觉以前所历,无足称道,以前所亲,无足爱慕,惟少数同学,可与往还,舍此,则举国皆鸟兽,不可同群。

章太炎讥讽这些人“别树阶级,不与齐民同群,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

。如果用章太炎所崇尚的独行精神来评价,那么,这些人的行为就似独非独。因

为他们“别树阶级”,跟小群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他们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能跟人民大众打成一片,却又脱离了大群。因此,这些人的行为不是独行,而是自以为是。他们自认为在“发展个性”③,但其所仰慕的却是与声色犬马、功名利禄有关的东西;他们大喊“打倒偶像”④的口号,却鼓吹推翻国家、政治、道德、法律,并认国家、政治、道德、法律为偶像。如果一个民族的国家、政治、道德、法律等观念都被击溃,那么,这个民族将会面临“世以是乱,国以是危,而种族亦将以是而灭亡矣”⑤。因此,章太炎在《遗嘱》中嘱咐他的子孙:不要因为在大城市念过书、在国外留过学,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甚至无视汉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否则,就不足以做他的子孙。章太炎一生都在维护和提倡汉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历史和道德;关于这一点,李泽厚也有同感:“讲道德、重历史始终贯串章整个思想之中”⑥。因此,章太炎的独立道德人格及其理论的形成也与他的历史教养密切相关。

第二节 师道传承

在杭州诂经精舍问学的八年间,对章太炎影响最大的要数俞樾。俞樾是浙江德清人;他早年曾出任翰林院编修,后来又在杭州诂经精舍长期担任院长;他是清

①②

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汤志钧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867页. 同上. ③

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汤志钧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868页. ④

同上. ⑤

同上.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367页.

- 8 -

第一章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理论的形成过程

朝末年的一位颇具高风亮节的汉学家。章太炎的父亲也以俞樾的为人处事方式为榜样来间接教导章太炎。他说:

曲园设教诂经精舍,吾时充监院,相处数岁,今闻其茹蔬念佛,贤士晚节,往往至此。①

依章太炎,俞樾在生活上非常素朴;章太炎在《俞先生传》中就曾这样描述道:“(俞樾)雅性不好声色,既丧母、妻,终身不肴食,衣不过大布,进禨不过茗茶”

。实际上,章太炎能拜俞樾为师也决非偶然;因为他为此曾三次拜访俞樾③。于

是,在俞樾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章太炎养成了传统古文经学家那种重视真凭实据、踏实求学的治学作风和学术品质。在追随俞樾专攻古文经的这段时间里,章太炎不仅对俞樾的人品给予肯定,而且跟俞樾本人也相处得很融洽。章太炎在《谢本师》一文中就曾这样写道:“先生为人岂弟,不好声色,而余喜独行赴渊之士,出入八年,相得也”④。虽然俞樾并不赞成章太炎的反政府言行,章太炎也为此遭受过俞樾的破口大骂;但他对俞樾还是很敬畏的。因为依章太炎的性格,如果遭到一个陌生人的羞辱,他当时就会发作。当然,据章太炎自己的解释:因为俞樾特立独行,所以很值得尊敬。既然章太炎跟俞樾学了八年的古文经;俞樾对他的影响就不可能只局限在学术领域,而应该推广到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章太炎的得意门生黄侃在回忆章太炎在日本东京讲学的状况时就曾提及:“寓庐至数月不举火,日以百钱市麦饼以自度,衣服披三年而不浣。困厄如此,而德操弥厉。其授人国学也,以谓国不幸衰亡,学术不绝,民尤有所观感,庶几收硕果之效,有复阳之望,故勤勤恳恳,不惮其劳??”⑤。可见,章太炎在做学问、讲学时,对吃喝拉撒这种无聊的事根本不屑一顾。这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⑥的风范,绝不能说与俞樾的教导和熏陶毫无关系。毕竟,环境是影响人的重要因素之一。爱

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4页.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四)[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11页.

王有为.章太炎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页. ④

朱维铮,姜义华编注.章太炎选集(注释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24页.

⑤⑥

姚奠中,董国炎.章太炎学术年谱[M].大同: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32页. [宋] 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3页.

- 9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尔维修也说过:“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教育。”①

1901年,章太炎写下《谢本师》一文,并把该文寄给了一家报纸去发表,毅然宣布同俞樾正式脱离师生关系。身为杭州诂经精舍主持的得意门徒,章太炎的这种举动自然会在当时国内学术界引起很大的轰动。章太炎自己是这样描述的:

顷之,以事游台湾。台湾既隶属日本,归,复谒见先生,先生遽曰:“闻而游台湾。尔好隐,不事科举,好隐,则为梁鸿、韩康可也。今入异域,背父母陵墓,不孝;讼言索虏之祸毒敷诸夏,与人书指斥乘舆不忠。不忠不孝,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盖先生与人交,辞气陵厉,未有如此之甚者也!②

俞樾在这里的指责,与章太炎的三次被通缉不无关系。而章太炎的这次台湾之旅,是章太炎愤于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发表反政府言论被清政府追捕,去台湾寻求政治避难的事。所谓“讼言索虏之祸毒敷诸夏”,是说章太炎在《解辫发》中对清政府的无能大加指责;而“与人书指斥乘舆”,是说章太炎在东吴大学任教期间,曾写信给龚宝铨,在信中对光绪皇帝大肆批判。

清末思想、学术领域分化得非常厉害。孙诒让就是支持革命的学者,虽然这种支持常常仅限于思想领域。俞樾早年在官场上很失意,因此,当章太炎加入戊戌维新的阵营时,俞樾也不持反对意见。但俞樾骨子里的三纲五常气息还很浓厚。所以,当章太炎公开反对清政府时,俞樾骨子里的奴性就暴露无遗:他先是指责章太炎的不忠不孝;接着摆出一副要打章太炎的架势,把章太炎逼出他的门槛。我们可以说,俞樾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但却不能认为俞樾身上的这种气质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体现。因为从对待清政府的态度看,俞樾身上没有媚骨却保有多数中国人共有的奴性。只有摆脱了奴性的人,才是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人。章太炎就摆脱了这种奴性,他在面对俞樾得严厉斥责时说:“弟子以治经侍先生。今之经学,渊源在顾宁人,顾公为此,正欲使人推寻国性,识汉虏之别耳,岂以

冒从虎,张庆荣,王勤田著.欧洲哲学通史(下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90-91页. 朱维铮,姜义华编注.章太炎选集(注释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22页.

- 10 -

搜索更多关于: 毕业论文终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理论的形成过程 妄自卑贱,足恭谄笑,为人类中最佣下者,吾自受业亲教师外,未尝拜谒他人门墙。汝曹当知之。① 精研经训,博通史书,学有成就,乃称名士。徒工词章,尚不足数,况书画之末乎?然果专一艺,亦足自立,若脱易为之,以眩俗子,斯即谓斗方名士,慎勿堕入。② “妄自卑贱,足恭谄笑”是缺乏独立道德人格的一种显著特征,也是典型的“依他”③心理的外化。为了预防自己的子孙世代为奴,章太炎的父亲告诫子女不要“拜谒他人门墙”,要自强自立——在做人方面要“依自不依他”④,在治学方面要“专心一艺,亦足自立”⑤。 成年以后的章太炎在评价古今中外的人物时,也总是以人物的道德为主要标准;这多少与他父亲关于独立道德人格的教导有所关联。晚年的章太炎还多次提及他父亲的家训,并以此来教导子孙如何为人处事。1934年,章太炎还立下《遗嘱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