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20:11:45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8、三顾茅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恭恭敬敬、半晌、茅塞顿开”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难点:

1.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初读感知环节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把我整体的基础上再来释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题目的意思。

2.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查阅资料等情况,以学定教。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分角色读、圈画、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的词句来感知人物的形象,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的景色描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想象并仿写一处景色,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师:1.教学课件

2.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时代叫“三国”,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根据其中的一段故事所改编的。

2.教师板书:三顾茅庐。指导“茅”的写法:横钩要比草字头略长一些,最后一笔是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过朗读课文来解释吗?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

刘备 隆中 拜访 诸葛亮

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潺潺 青翠欲滴 秀色宜人 三顾茅庐 群雄纷争 半晌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 指名读第一横行,然后齐读。

指名读第二横行,说说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个句子。女生齐读。 男生齐读第三行。重点指导“晌”读做“shǎng”不是“xiǎng”;“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作“sè”,并指导学生给“sài”“sāi”组词。

(2)出示预习单检查生字的书写,指导“葛、恭”的写法,并引导识记、组词然后对同学们的书写作出评价,并鼓励他们再书写一遍。

(3)检查朗读: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顾”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写了刘备三次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顾”是拜访的意思。由此可见“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以往的解题,往往是直接让学生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或者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而这次

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释题。实践证明,这一富有创意的设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各种答案喷涌而出。课堂上的热闹已不是流于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真正得以体现。) 课文重点写了第几次拜访?哪几个小结写出了这一次拜访的全过程?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的话该如何划分?

第一段(1)写刘备前两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结果都没有见着。 第二段(2-4)写刘备第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第三段(5)写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理清课文的思路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我在这里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学生很容易找到,然后思考这些段落和前后段落的关系,这正是逐步引导学生来把握课文的思路,从而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回忆回答) (二)探究刘备言行,品味诚心诚意

1.同学们,我们知道刘备前两次诚心诚意地去拜访诸葛亮,结果都因为没有见到诸葛亮而失败,第三次终于取得了成功。说一说你觉得刘备能够拜访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他出山。)

诚心诚意是什么意思?怎么样才能读出诚心诚意呢? 指导朗读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

2.默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然后认真朗读体会。

3.组织交流:

A、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刘备为什么这么生气?张飞怎么不尊重人才了,从哪里看出来?结合着你对张飞的了解来说说张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把张飞的这种粗鲁豪放、不拘小节的性格读出来吗? (2)结合“桃园三结义”谈谈他们的兄弟情。而这里刘备却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

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想象刘备生气的样子、语气来读一读刘备的话语。 (3)张飞和刘备两种不同的态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刘备尊重人才,诚心邀请诸葛亮) (4)分角色朗读本语段

B、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引导学生抓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C、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轻轻”说明刘备很有礼貌,很尊重别人。

D、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2)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你的行动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让学生恭恭敬敬的站半分钟,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指导朗读。这是刘备耐心的等待,读时要慢一些。 E、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半晌”是多长时间?“又等了一个时辰”说明了什么?(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 从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来?

4.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轻轻敲门,知诸葛先生午睡时,不让童子惊醒,让关羽、张飞门口休息,自己却在房门外恭恭敬敬地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等诸葛亮醒来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看来,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刘备的这些语言、神态、动作,充分地表现出了他的诚心诚意,对诸葛亮的尊重。(教师在总结时,边说边把字显示出红色。)

课件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如何把刘备的诚心诚意以及对诸葛亮的尊重读出来呢?自己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5.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不仅仅如此,且看看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是如何对待他的。自由读一读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8、三顾茅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恭恭敬敬、半晌、茅塞顿开”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难点: 1.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