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我国的“节水标志”是( )
A. B.
C. D.
2.(2分)下列金属中,熔点最低的是( ) A.铜
B.汞
C.铝
D.钨
3.(2分)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称11.5g氯化钠
C.测溶液酸碱性 D.熄灭酒精灯
4.(2分)夏季汽车轮胎容易发生爆炸,这是因为轮胎内的气体分子( ) A.体积增大
B.质量增大
C.间隔增大
D.个数增多
5.(2分)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变大 C.pH小于7的雨水就是酸雨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6.(2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
B.60个碳原子:C60 C.2个氯离子:2Cl﹣
D.Mg2+的结构示意图:
7.(2分)下列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开的是( ) A.酒精和水 B.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C.氯化钠和硝酸钾
D.铁粉和铜粉
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9.(2分)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 B.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总数增加
C.木炭燃烧: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有新的元素生成 D.光合作用: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
10.(2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列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A.曾青得铁化为铜(古代湿法炼铜原理)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用铝合金制作高层建筑的门窗框架 D.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11.(2分)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不变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12.(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它是混合物
B.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
)
C.NaOH和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OH,因此两者都显碱性 D.食盐水和金属铝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两者都能导电 13.(2分)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14.(2分)下列物质的使用能够达到目的是( ) A.用明矾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用碱液清洗水垢
C.用生石灰和水作为“自热米饭”的热源 D.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15.(2分)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 A.Mg+Sn(NO3)2═Mg(NO3)2+Sn B.Sn+H2SO4═SnSO4+H2↑
C.Sn+Hg(NO3)2═Sn(NO3)2+Hg D.Sn+ZnSO4═SnSO4+Zn
16.(2分)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
A.过程Ⅰ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B.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C.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CO与O2分子个数比为1:1
17.(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c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至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D.n点表示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18.(2分)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 B.铜粉在空气中及加热后,质量增大 C.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
D.1.2g碳与3.2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
19.(2分)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水的质量/g 加入固体质量/g
现象
① 50 5 固体完全溶解
② 50 10 固体完全溶解
③ 50 15 剩余少量固体
④ 50 20 剩余较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②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20.(2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物质的燃烧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