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药理学选择题
1.药理学是研究(B )
A.收集客观实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处理B.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C.用离体器官来研究药物的作用D.用动物实验来研究药物的作用E.设空白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研究 2.药效学是研究( D)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C.机体如何对药物处置 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E.如何改善药物质量
3.药动学是研究(B )
A.药物对机体的影响 B.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C.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 D.药物的调配E.药物的加工处理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1.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C )A.用药剂量过大 B.血药浓度过高 C.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D.药物在体内蓄积 E.药物对机体敏感性高 2.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C)
A.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的药物B.与受体有亲和力并有内在活性的药物C.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D.与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的药物E.与受体有强亲和力但仅有弱的内在活性的药物 3.完全激动药的特点是( D)
A.与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与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与受体有亲和力,有较弱内在活性 D.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E.与受体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4.产生药物副作用的剂量是(B )
A.小剂量 B.治疗剂量 C.极量 D.中毒量 E.最小有效量 5.药物的副作用是指(C )
A.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 B.长期用治疗量所产生的反应C.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D.药物产生的毒理作用,是不可知的反应E.属于一种与遗传性有关的特异质反应
6.药物的效价是指( A)
A.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C.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D.治疗量的最大极限E.药物的最大效应 7.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E )
A.极性增加,利于消除 B.活性增大 C.毒性减弱或消失D.活性消失 E.以上都有可能 8.感染病人给予抗生素杀灭体内病原微生物为(D )A.全身治疗 B.对症治疗 C.局部治疗D.对因治疗 E.补充治疗
9.化疗指数最大的药物是( D)A.A药 LD50=500mg ED50 =250mg B.B药 LD50=150mg ED50=50mg
C.C药 LD50=125mg ED50=25mg D.D药 LD50=50mg ED50=5mgE.E药 LD50=100mg ED50=25mg
10.药物与特异受体结合,可能兴奋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C)A.药物的给药途径 B.药物的剂量 C.药物是否有内在活性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E.药物的剂型 11.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D)A.ED90/ED10 的比值 B.ED95/LD5的比值 C.ED50/LD50 的比值 D.LD50/ED50的比值 E.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
12.连续用药较长时间,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出现药效的现象称为(A ).A.耐受性 B.耐药性 C.成瘾性 D.习惯性 E.快速耐受性
13.某病人服用某药的最低限量后即可产生正常药理效应或不良反应,这属于下列哪种反应(A ) A.高敏性 B.过敏反应 C.耐受性 D.成瘾性 E.变态反应
14.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次晨的“宿 醉”现象称为药物的(C )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
15.下列哪个参数最能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C)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治疗指数D.半数致死量 E.半数有效量
16.药物的基本作用是使机体组织器官( D) A.产生新的功能 B.功能降低或抑制 C.功能兴奋或提高D.功能兴奋或抑制 E.对功能无影响
17.造成机体病理损害的毒性反应是由于(C )A.最大有效量 B.联合用药 C.剂量过大D.治疗剂量 E.与用药剂量无关
18.对受体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 A.受体有其固有的分布与功能 B.受体与药物结合产生药理反应C.药物与全部受体结合才发挥作用 D.以共价键形式结合较牢固E.受体能与激动剂或拮抗剂结合
19.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 B) A.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 B.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C.ED5与LD95之间的距离 D.ED10与LD90之间的距离E.ED95与LD50之间的距离
20.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 A.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C.引起50%动物产生阳性反应的剂量 D.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E.达到50%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药物或其代谢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 ) A.肾 B.胆汁 C.乳汁 D.汗腺 E.呼吸道 2.药物的首过效应影响药物的 (A)A.作用的强度 B.持续时间 C.肝内代谢 D.肾排泄 E.药物的消除
3.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中,最重要的酶是(B ) A.细胞色素b5 B.细胞色素P-450 C.单胺氧化酶
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4.某药半衰期为2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B ) A.6小时 B.10小时 C.15小时 D.20小时 E.24小时 5.大多数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B)
A.主动转运 B.脂溶扩散 C.易化扩散 D.滤过 E.胞饮 6.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B )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7.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B)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E.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8.下列哪一个药物是肝药酶抑制剂( A)
A.氯霉素 B.苯巴比妥钠 C.苯妥英钠 D.利福平 E.戊巴比妥 9.生物利用度(F)表示(A ) A.F B.F= C.F= D.F= E.F= 10.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是(B )
A.恒比消除,t1/2不定 B.恒比消除,t1/2恒定
C.恒量消除,t1/2不定 D.恒量消除,t1/2恒定 E.恒比消除,t1/2变小
11.某药一次给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为32mg/L。该药t1/2=1.5小时,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经450分钟后血浆药物浓度应为( E)
A.2mg/L B.4mg/L C.8mg/L D.0.5mg/L E. lmg/L
12.阿斯匹林的pKa是3.5,在PH为2.5的胃液中,可吸收的理论值是(C ) A.99% B.0.1% C.10% D.90% E.99.9%
13.一个pKa=3.4的弱酸性药物,在pH= 1.4的胃液中解离度为( B) A.0.1% B.1% C. 10% D.99% E. 90%
14.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使其快速排泄( C) 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E.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15.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是(B )
A.单胺氧化酶 B.细胞色素P-450 C.辅酶II 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水解酶 16.常用的肝药酶诱导剂是( A)
A.苯巴比妥 B.异戊巴比妥 C.安定 D.保泰松 E.氯霉素
17.某药的t1/2为3时,每隔1个t1/1/2给药一次,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C) A.6小时 B.10小时 C.15小时 D.20小时 E.25小时 18.半衰期是指( B)
A.药效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B.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C.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D.药物排泄一半所需时间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19.下列错误的描述是( A)
A.阿斯匹林合用碳酸氢钠可使其排泄减慢 B.苯巴比妥合用碳酸氢纳可使其排泄加速 C.青霉素合用丙磺舒可使其排泄减慢 D.增加尿量可加快药物自肾排泄 E.弱酸性药物在碱化尿液情况下排泄快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