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含5套中考模拟卷〗内蒙古乌海市2019-2020学年中考四诊化学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乌海市2019-2020学年中考四诊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A B C D A.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通过光合作用可生成葡萄糖,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与氧气反应,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温度;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钠米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颗粒大小不同,燃烧容易程度不同;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双氧水常温下分解缓慢,而加入二氧化锰后就迅速分解,催化剂可以加速双氧水的分解;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中国是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今年世界环境日将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减少使用含铅汽油
C.将工厂排放废气的烟囱加高 D.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答案】C 【解析】
化学反应事实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通过光合作用可生成葡萄糖 木炭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与氧气反应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钠米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双氧水常温下分解缓慢,而加入二氧化锰后就迅速分解 B.B
C.C
D.D
影响反应的因素 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 反应物的种类 催化剂 【详解】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符合环保主题。A错误; B、减少使用含铅汽油会减少铅对大气的污染,符合环保主题。B错误;
C、将工厂排放废气的烟囱加高,并没有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不符合环保主题。C正确; D、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符合环保主题。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能使酸变成红色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酸能使紫色石蕊能变成红色,故A错误;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3CO+Fe2O3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银白色的固体 D.盛放浓盐酸的瓶子打开瓶盖后能看到白雾
高温2Fe+3CO2,生成黑色的固体,故B错误;
C、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产物名称,应该描述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故C错误; D、浓盐酸易挥发,瓶口易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盛放浓盐酸的瓶子打开瓶盖后能看到白雾,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产物。 4.对“混合物”理解错误的是( ) A.一定由多种物质组成 C.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由多种物质组成,正确; B、混合物可能由分子组成,也可能由原子组成等等,不一定由多种分子组成,错误; C、混合物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混合物只有碳元素,正确; D、混合物可能由多种原子组成,例如金刚石和晶体硅的混合物,正确。 故选B。
5.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A B C D B.一定有多种分子组成 D.可能由多种原子组成
方案 紫色石蕊溶点燃某气体后, 干冷烧杯内壁a中酚酞溶液变红,现象 b中酚酞溶液不变红 浊 红 使石蕊溶液该气体中一定有碳元素、氢元素结论 分子在不断运动 和氧元素 氧化碳 A.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a中酚酞溶液变红,b中酚酞溶液不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
B、点燃某气体后,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气体中一定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可能由参加反应的氧气提供,所以氧元素是可能存在,故B错误;
C、紫色石蕊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故C错误;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后,天平失去平衡,但该反应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选A。 6.鉴别物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待鉴别的物质 氮气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水和双氧水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所选试剂或方法 燃烧的木条 观察颜色 二氧化锰 无色酚酞试液 B.B
C.C
D.D 变红的是二律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氧化碳后变液在通入二反应后天平失去平衡 A.A 【答案】C 【解析】 【详解】
B.B C.C D.D
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都熄灭,不能鉴别,错误; B、氧化铜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的粉末,所以不能通过颜色来鉴别,错误; C、加入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泡的是双氧水,无现象的是水,可以鉴别,正确;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会使酚酞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误。故选C。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7.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质量/g 反应后物质质量/g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甲丁物质为生成物,乙为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乙物质质量的减小等于甲丁物质的增加,故丙物质的X=5,既可以作催化剂也可以是杂质,所以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是正确的叙述;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是正确的叙述;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是错误的叙述,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2:7;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8.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设计中正确的是
甲 8 16 乙 32 4 丙 5 x 丁 4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