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原理
(二)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 (三)建立预测模型; (四)确定预测方法; (五)评定预测结果;
(六)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第二节 决策的含义
一、决策的概念(识记)
决策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所做的决定。
二、决策的地位和作用(领会) (一)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二)决策是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三、正确决策的特征(领会)
(一)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二)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三)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四)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五)追求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第三节 决策的类型
一、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领会)
(一)例行问题
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处理例行问题一般有先例可循,有政策和规则可依。
(二)例外问题 指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处理例外问题往往缺乏信息资料,无先例可循,无固定模式,最终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创新。
二、决策的类型
(一)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1、程序化决策;2、非程序化决策。
(二)按对决策评价的准则分类:1、最优标准;2、满意标准;3、合理标准。 (三)按决策的范围分类:1、战略决策;2、战术决策。
(四)按决策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分类(领会):1、肯定型决策;2、非肯定型决策;3、风险型决策。
(五)按决策的依据分类:1、经营决策;2、科学决策。
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识记):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
非程序化决策(识记):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处理这类问题没有固定方法。
四、决策有效性的标准(领会) (一)最优决策
最优决策需满足以下条件(领会): 1、问题清楚明确
2、目标单一明确(利润最大化)
3、所有方案已知 4、偏好清楚、一致、稳定 5、没有成本时间约束 (二)满意决策 (三)合理标准
第四节 预测与决策的方法
一、预测方法(领会)
(一)外推法: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时间序列分析法:即按时间将过去统计得到的数据排列起来,看它的发展趋势。为了尽可能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一般采用移动算术平均法和指数滑动平均法。
(二) 因果法: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定量方法,常用的是回归分析预测法。 (三) 直观法: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来预测。德尔菲法就是一例。 德尔菲法要点(领会):
1、记名投寄征询意见:就预测内容写成若干条含义十分明确的问题,规定统一的评价方法。
2、统计归纳:收集各位专家的意见,然后对每个问题进行定量统计归纳。
3、沟通反馈意见:将统计归纳后的结果再反馈给专家,每个专家根据这个统计归纳的结果,慎重地考虑其他专家意见,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
4、多次反复:把收回的第二轮征询的意见,再进行统计归纳,再反馈给专家。如此多次反复,一般经过3-4轮,就可以得到比较集中一致的意见。
二、决策的方法
(一)主观决策方法(识记)
指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成就,直接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价和选择。
(二)计量决策方法(识记)
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用数学式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答案。
(三)决策方法举例
决策树法:它使我们有可能从各种行为的决策点和与将来行为有关的决策点中看清行为发展的方向。由于很难在既定的时间内得到合适的信息来做出可靠的和准确的决策,因此该方法十分有用。决策树指明了未来决策点和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还常常用记号表明各种不肯定性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
历年考题分析:
1、企业以过去的统计资料为基础推算未来市场需求,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计未知的工作是( )(2009年7月) A.计划 B.策划 C.预算 D.预测 【答案】D
【解析】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它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计未知。
2、下列决策中哪一项属于程序化决策?( )(2010年4月)
A.突发洪水,确定抢险救灾方案 B.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C.开发新产品 D.物料订购
【答案】D
【解析】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 小结:
1、理解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预测的概念;掌握计划工作的内外部前提条件;预测的作用和步骤;
2、理解决策的含义;掌握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正确决策的特征; 3、理解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掌握决策的分类以及最优决策的条件; 4、理解计量决策的方法、主观决策方法;掌握预测方法的种类和德尔菲法。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七章 组织工作概述
本章结构:
一、组织工作的含义:1.组织工作和组织结构;2.组织工作的内容;3.组织工作的特点
二、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1.技术;2.外部环境;3.组织的规模;4.组织的生命周期;5.组织的战略 三、组织工作的原理:1.目标统一原理;2.分工协作原理;3.管理宽度原理;4.责权一致原理;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本章重、难点:
重点:组织结构;组织工作的内容;组织工作的特点;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组织工作的原理
难点: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组织工作的原理 本章考点:
组织工作的内容;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组织工作的原理
第一节 组织工作的含义
一、组织结构和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的概念(识记):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工程。
组织结构的概念(识记):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门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二、组织工作的内容(领会):
1、组织职位设计;2、组织结构纵向划分;3、组织结构横向划分;4、职权配制;5、组织结构的协调;6、组织结构的调整。
三、组织结构的特点(领会)
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3、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第二节 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领会)
(一)技术:技术是将组织的输入变为输出的转化过程。
(二)外界环境:环境因素与组织结构之间也存在着特定的关系
(三)组织的规模:组织的规模是影响结构的另一个因素。这里用一个组织的正式雇员的人数来表示其规模。
(四)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的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1、诞生。
2、青年阶段,其特征是全面扩张和成长。
3、壮年阶段,是一个由成长逐渐转为稳定的阶段。
4、成熟阶段,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最终也许还会向衰落转化。 (五)组织的战略:组织的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 1、组织的整体战略;2、事业层战略;3、职能层战略
第三节 组织工作的原理
一、目标统一原理(识记)
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合理有效。 二、分工协作原理(识记)
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出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精干高效。
三、.管理宽度原理(识记)
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适当,就越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四、责权一致原理(识记)
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相对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有效。 五、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识记)
是指对组织中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的越适中,就越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六、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识记)
是指越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历年考题分析:
1、石墨与钻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两者的性质有天壤之别。同样地,组织中分工协作体系的构建不同,其效率也不同,这种作用效果可以用下列哪个选项解释?( )(2009年7月)
A.组织战略 B.组织结构 C.组织变革 D.组织文化 【答案】B
【解析】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2009年4月) ...
A.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B.外界环境 C.组织战略 D.产业状况 【答案】D
【解析】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技术、外界环境、组织的规模、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的战略。 小结:
1、理解组织工作和组织结构的概念;掌握组织工作的内容及特点; 2、掌握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3、理解目标统一原理、分工协作原理、管理宽度原理、责权一致原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