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实施细则 - 图文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实施细则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1 0:53:09

160<v≤250 100 50~250 50~300 注:上表数值不包括隧道,隧道内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之间及两承力索之间的水平距离的标准值按设计值调整,安全值和限界值同上表。

3.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符合下表要求: 项 目 运行速度 km/h v≤120 120<v≤160 250 300(150) “三跨”250 160<v≤250 “四跨”500 注:?黔桂线垂直距离为300㎜;渝怀线垂直距离为150㎜。

?上表数值不包括隧道,隧道内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的标准值按设计值调整,安全值为设计值±30㎜,限界值同安全值。

4.中心柱处两接触线水平距离为设计值,误差不超过30mm;两接触线距轨面等高,误差不大于20mm; 5.两接触线工作支在转换过渡处等高,允许误差20㎜,接触线顺坡均匀调整至转换柱定位处; 6.同一组锚段关节两转换柱处接触线的水平距离应取值一致,并按设计值进行定位; 7.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承力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符合本条第3款标准值要求。

第67条 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300mm以上,并均匀抬高至下锚处。

500±30 250±30 300(150)+30 250±30 同安全值 同安全值 同安全值 标准值(㎜) 安全值(㎜) 限界值(㎜) 中心锚结

第68条 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防断和防窜两种。其设置位置要使两边接触悬挂的补偿条件基本相等。

第69条 防断式中心锚结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承力索中心锚结绳

?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承力索不得有断股、补强和接头; ?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应等于或略高于该处承力索的弛度;

?中心锚结绳位置、中心锚结绳与承力索、悬挂点固定线夹的设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中心锚结绳斜跨站场其它股道纵向承力索时,其与纵向承力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00㎜,否则应

24

加装等位线,等位线应于与被连接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不少于10mm2,连接方式宜采用改进型钢线卡子固定。

2.接触线中心锚结绳

?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承力索不得有断股、补强和接头; ?中心锚结位于跨距的中心;

?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不得有接头和补强; ?中心锚结绳范围内不得安装吊弦和电连接器; ?中心锚结绳不应松弛,两边的张力应相等;

?中心锚结绳两边长度相等,每侧长度不小于中心锚结线夹处承力索与接触线间距的10倍; ?中心锚结绳两端与承力索固定线夹的设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3.中心锚结线夹

?中心锚结线夹应安装牢固,在直线上应保持铅垂状态,在曲线上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中心锚结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比两侧吊弦点高出0~20mm。 第70条 防窜式中心锚结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窜绳两端固定线夹的设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接触线中心锚结绳与防断式相同。

线 岔

第71条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第72条 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道岔定位支柱的位置

?160km/h及以下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位于道岔起点轨缝至线间距700mm的范围内。当道岔定位柱在线间距600mm处时为标准定位。

?160km/h以上区段,正线标准定位道岔柱设在股道间距为300mm处(18#道岔),定位支柱间跨距误差±1m;站场侧线标准定位道岔柱设在股道间距为600mm处。

2.交叉点位置符合下表要求: 项 目运行速度 km/h 标准值 安全值 限界值 25

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v≤160 路中心不大于350mm,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2.5m。 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 正线线岔(18#道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940mm的横向中间位置,同安全值 v>160 同上 站场侧线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 同安全值 3.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符合下表要求: 项 目运行速度 km/h 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v≤160 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非工作支接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0~3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30mm。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同安全值 标准值 安全值 限界值 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80mm。 工作支接触线抬高50~100mm。 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v>160 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非工作支接触线按设计要求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 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0~3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30mm。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延长一跨并抬高350~500mm后下锚。 同安全值 4.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安装牢固,中心偏移符合安装曲线要求(在平均温度时,限制管中心与两接触线交叉点重合),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1~3㎜),保证接触线自由伸缩。

5.始触区

?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550~800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160km/h以上区段,对于宽1950mm的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仿真最大动态抬升高度(最大200mm)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或零件。

6.其它

26

?道岔定位器支座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否则应使定位器加长,并采用特殊弯形定位器,并保证定位器的端部不侵入其它线的受电弓限界;

?160km/h及以下区段的标准线岔定位拉出值为375㎜,在任何情况下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50mm;160km/h以上区段的标准线岔定位拉出值为300㎜,在任何情况下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00mm;

?160km/h以上区段的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线间距550~600mm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线等高;

?160km/h以上区段在始触区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电弓中心同一侧;

?道岔开口方向上道岔定位后的第一个悬挂点及定位点设在线间距大于等于1220mm处,并应保证两线接触悬挂的任一接触线分别与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1220mm;

?两支承力索间隙不应小于60mm;

?承力索交叉点位置应与接触线交叉点位置在同一铅垂面内,相邻跨中偏移值不大于400㎜。 ?线岔两侧的第1吊弦应采用可调式整体吊弦。

第73条 对复式交分和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交叉点位置符合下表要求:

标准值 安全值 限界值 复式交分道岔两接触线相交于中轴支交叉点的横向和纵向允许偏差为距的中点;交叉渡线道岔两接触线相交于±50mm。 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处。 2.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限制管和始触区等技术参数,同单开道岔的线岔要求一致。 第74条 线岔的编号应以其所在的道岔编号命名。 第75条 无交叉线岔标准按设计要求执行。

同安全值 电连接器

第76条 电连接器应装在设计规定的位置,施工偏差±500㎜。安装位置及数量如下:

1.载流承力索区段绝缘锚段关节开关侧转换柱与锚柱跨距内的两支悬挂间,装设2组纵向电连接器。另一侧转换柱装设1组纵向电连接器;非载流承力索区段绝缘锚段关节开关侧转换柱与锚柱跨距内的两支悬挂间,装设1组纵向电连接器。另一侧转换柱装设1组纵向电连接器;

2.载流承力索区段的非绝缘锚段关节在两转换柱与锚柱跨距内的两支悬挂间,各装设2组纵向电连接器。非载流承力索区段的非绝缘锚段关节在两转换柱与锚柱跨距内的两支悬挂间,各装设1组纵向电连

27

搜索更多关于: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实施细则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60<v≤250 100 50~250 50~300 注:上表数值不包括隧道,隧道内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之间及两承力索之间的水平距离的标准值按设计值调整,安全值和限界值同上表。 3.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符合下表要求: 项 目 运行速度 km/h v≤120 120<v≤160 250 300(150) “三跨”250 160<v≤250 “四跨”500 注:?黔桂线垂直距离为300㎜;渝怀线垂直距离为150㎜。 ?上表数值不包括隧道,隧道内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的标准值按设计值调整,安全值为设计值±30㎜,限界值同安全值。 4.中心柱处两接触线水平距离为设计值,误差不超过30mm;两接触线距轨面等高,误差不大于20mm; 5.两接触线工作支在转换过渡处等高,允许误差2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