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绘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2.运输系统 (1)运煤系统:
综采工作面—→皮带顺槽—→分带煤仓—→胶带运输大巷—→主井—→地面 (2)运料系统:
地面—→副井—→井底车场—→轨道运输大巷—→轨道顺槽—→综采工作面 (3) 人员运送系统:
地面—→副井—→井底车场—→轨道运输大巷—→各个工作地点 (4) 运矸系统:
矸石自掘进头(工作面)→分带轨道运输巷→下部车场→轨道运输大巷→井底车场→副井提升到地面
(三)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入风井两个:主井、副井,回风井一个:西砂井。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为U型。巷道施工维修量小,工作面漏风小,风流稳定易于管理。本矿设有通风构筑物:风门和挡风墙,为了保证带区内通风风流的稳定,在巷道内设置一系列通风构筑物,控制风流的流动,装备BDK-6-No20型主扇两台,配用电机功率2×185KW。一台运转,一台备用。
第三章 矿山测量实习
一、控制网的建立 1.平面控制资料
为了使矿区坐标系统的一致性。选用四个国家B级GPS点,这四个控制点A1,A2,A3,A4都是矿区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点。 2.高程控制资料
为使矿区高程系统相一致,故矿区首级水准控制网的高程系统选择1985黄海高程系,并且两个二等水准点SZ1,SZ2。 3.坐标系统
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采用国家3°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按3°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11°,横坐标加500Km。
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4.等级、精度要求
矿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必须考虑矿区远景发展的需要。一般在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基础上布设,其等级应依矿区走向长度,参照表选定。
?? ?? PAGE \\* MERGEFORMAT ??9??
矿区走向
(长度)km首级控制加密控制26~100
首级控制加密控制26~100
加密控制26~100
26~100
26~100 5~25 <5三 等 三 等 四 等
一、二级(小三角、小测边或导线)四等、一级(小三角、小测边或导线)一级(小
三角、小测边或导线)
四等、一级(小三角、小测边或导线)一级(小三角、小测边或导线)
— 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标准
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标准 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标准
等 级附(闭)合
附(闭)合 导线长度 (km)一般边长
一般边长 (km)测距相对
测距相对
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
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三等导线
三等导线
三等导线 四等导线 一级导线 二级导线15
15 10 5 32~5 2~5 1~2 0.5
?? ?? PAGE \\* MERGEFORMAT ??10??
0.251/100000 1/100000 1/100000 1/30000 1/20000±1.8
±1.8 ±2.5 ±5
±101/00000 1/00000 1/40000 1/20000
1/10000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一般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其布设范围和等级选择,应符合表的规定。 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一般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其布设范围和等级选择,应符合表的规定。 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一般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其布设范围和等级选择,应符合表的规定。
矿区长度(km)首级控制加密控制>25
首级控制加密控制>25
加密控制>25
>25
>25 5~25 <5三等水准 三等水准 四等水准
等外水准四等水准、等外水准
四等水准、等外水准
等外水准
—二、高程控制测量
二、高程控制测量 二、高程控制测量 1.水准观测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的规定。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 型不应超过 15″;,DS3型不应超过20″;
(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
?? ?? PAGE \\* MERGEFORMAT ??11??
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 0.5mm;
(3)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2.水准控制的一般规定
(1)测区的高程系统,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2) 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等级的划分,应依次为二、三、四等。
(3) 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4)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l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3 个高程控制点。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3.布网形式和要求
(1)本测区以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三等水准网,作为高程控制,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发展的需要。
(2)等外水准、测距高程导线,自三等水准联测点起发展不得超过2次。 (3)三等水准观测采用DS3型号的水准仪,中丝法读数,各测段测站为偶数。作业前须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校。
(4)控制网与水准网的连测由相应水准点处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传递。 三、储量管理工作现状
1.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有关参数的确定
本区煤层倾角小于15°,故采用煤层伪厚和水平投影面积用水平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首先根据工程间距圈定的资源/储量类型,矿界、勘探线、煤类界线等划分地质块段,估算块段资源/储量。估算公式为:
块段资源/储量=块段平均估算煤厚×块段面积×视密度
块段平均煤厚为块段内各工程点资源/储量估算煤厚的算术平均值;资源/储量估算面积用微机直接在资源/储量估算图上求取,数据准确可靠,避免人为误差。
井田资源/储量为块段资源/储量之和。 10、11号煤层部分块段间距<0.7m,为合并层,资源/储量并入11号煤层计算。1995年编制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和2004年编制的《柳湾煤矿矿产资源储量复核报告》中仍将其分别计算储量。
各煤层的容重分别为:5号煤层为1.45t/m3;7号煤层为1.45 t/m3;9号煤层为1.32 t/m3;10号煤层为1.35 t/m3;11号煤层为1.40 t/m3。 2.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本次资源/储量估算资源量(111b+122b+333)。资源/储量61061万t。111b资源/储量20877万t,占总资源/储量的34.19%;122b资源/储量17349万t,
??
?? PAGE \\* MERGEFORMAT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