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美国文学经典研究

美国文学经典研究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7:15:48

重表现心理,风格文雅、清秀;马克?吐温的特点是大胆使用日常口语,风格幽默诙谐。

2、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 1837—1920) 《赛拉斯·拉帕姆的发迹》(The Rise of Silas Lapham,1885) 3、马克·吐温(Mark Twain, 1835—1910) 《汤姆·索耶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87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886)

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

1、善于捕捉反常或超常事件,通过表现其中的矛盾、不协调或悖谬,达到讽刺与嘲弄的效果。

(1)本质与现象的悖反,内在性格与外在表现的矛盾和不一致。A、丑强装为美:《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B、外丑内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波利阿姨

(2)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悖反或手段与目的的不一致。《高尔斯密士的朋友再度出洋》《好孩子的故事》

(3)人物与环境的不协调或对立

2、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制造幽默效果,赋予作品以深邃的内涵。 A、情节、人物形象的夸张,也有纯语言修辞的夸张,如《竞选州长》。 B、借鉴了西部荒诞故事中的夸张手法,往往将人或事夸张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如《三万元的遗产》。

C、擅长运用对比的手法,编织错位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达到揭露和讽刺的目的,如《王子和贫儿》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3、将方言、俚语或土语运用于小说创作,形成口语化的、富有美国特色的幽默语言风格。既有西南边疆幽默中粗俗的方言,也有密苏里的黑人土语以及“派克县”的方言等,其中夹杂着一些俚语。

(四)现实主义文学的自然主义倾向 杰克·伦敦 (1876-1916)《马丁·伊登》(Martin Eden) 德莱塞(1870—1945)《美国悲剧》(An American Tragedy)

三、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3—1916) (一)创作

第一阶段(1870-1881):主要创作国际题材小说

《戴西·米勒》(Daisy Miller, 1879) 《一位女士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1881) 第二阶段(1882–1895):主要创作社会和政治倾向的小说及戏剧 第三阶段(1895年以后):进一步探索国际主题

《螺丝在拧紧》(The Turn of the Screw,1898) 鬼魂主题的代表 《鸽翼》(The Wings of the Dove, 1902) 《专使》(The Ambassadors, 1903) 《金碗》(The Golden Bowl, 1904) 后三者为晚期创作高峰

(二)小说理论

《小说的艺术》 (The Art of Fiction, 1884)

三个部分:A、小说论B、小说家论C、小说自序 主要价值:

A、关于创作心理:创作过程是复杂而神秘的,作家的创作应该根据自身经验;鼓励作家进行技巧上的实验。

B、人物意识与叙事视点:提出“意识中心”的叙事方式,即一反传统的全知叙述者控制小说情节发展的方式,从人物的观察和认识出发进行叙述,作家将该人物置于各种信息和意识的中心,通过该人物对外部事物的心理反应展开叙述。

(四)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沟通大西洋两岸文化的伟大作家 2、心理分析小说家

3、小说叙事技巧的革新者

A、强调人物视角与广阔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B、提倡多视角叙事

C、提出艺术家的意识操纵一切

(四)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的欧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1、《黛西·米勒》 主要人物:黛西 温特伯恩

着眼于揭示欧美文化冲突,主人公最终沦为其牺牲品。一方面表现清新自然的美国自由精神在古老的欧洲传统之家的冲突和矛盾。欧洲传统的繁缛理解和僵化的观念杀害了黛西,另一方面,黛西身上的野蛮无知需要欧洲文化来弥补。 2、《一位女士的画像》:欧美文化优缺并存,二者终将从冲突走向融合 主要人物:伊莎贝尔·阿切尔Isabel Arche 拉尔夫Ralpha

沃伯顿勋爵Lord Warburton 戈德伍德Goodwood 梅尔夫人Madame Merle 奥斯蒙德Osmond 帕茜Pansy 罗切尔Rosier 伊莎贝尔对欧洲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1)、兴奋和乐观阶段:

思考:伊莎贝尔为什么拒绝沃伯顿勋爵和戈德伍德的求婚?

若接受沃伯顿勋爵,则有违她个体独立的追求;有违她对自由的向往;与她对自由的理解相悖。沃伯顿勋爵代表欧洲制度文化

戈德伍德代表美国的物质文化,她认为他缺乏优雅,风度。

伊莎贝尔错把奥斯蒙德的挑剔解读为讲究,把消极沃解读为神秘,把冷漠不关心解读为含蓄修养。 (2)、失望和迷惑阶段

“文化休克”:由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Oberg)提出(1960年)指 “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 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 (3)、调整和适应阶段

伊莎贝尔和表兄交谈过后,发现他才是她的明灯,是道德君子,是爱的化身。 思考:

小说结尾伊莎贝尔回到丈夫身边,评价:

1)19世纪70年代,离婚是不可能的

2)借伊莎贝尔的形象,指示妇女在实际生活中选择的有限性,作者不满于这种现实,并对其加以抨击

3)这种结果反映了亨利詹姆斯对美国一向崇尚个人自由高于自由的美国价值观的批评。 国内观点:

1)反应伊莎贝尔性格中的懦弱,她没有勇气逃离不幸的婚姻 2)伊莎贝尔试图维护自己的形象

3)认为伊莎贝尔勇敢的面对现实,完成精神道德上的自我超越 4)伊莎贝尔敢于承担责任,承担自我选择的后果

结局的处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婚姻观、文化观和创作观?

1)反映了作者保守的婚姻观,首先,保守,作者受到他父亲老詹姆斯的影响,坚持认为婚姻只是自己的事,不希望引起他人的主义,第二,矛盾,亨利詹姆斯很少描写美好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但他又会是不是的刘露出对婚姻的向往及歆羡,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伊莎贝尔的回归

2)体现了作者的文化融合的思想,伊莎贝尔的婚姻选择与婚后生活,是作者对欧美文化关系的一种隐喻,成功的婚姻代表两种文化融合的胜利

3)也跟作者的创作观有联系,首先,亨利詹姆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希望主人公从理想走向现实,承担生活中的责任。第二,重视作者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强调标新立异,构思要出人意料。伊莎贝尔曾说:“I make a new one tragedy”.伊莎贝尔后期逐渐认识到责任高于个人自由,性格在变化,合乎情理,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中的矛盾习惯,这种安排符合她的个性。 参阅:代显梅:《痛苦·知识·责任——论<一位女士的画像>结局》 3、《金碗》:欧美文化冲突在历尽努力后得到化解,而且在融合过程中孕育出新的结合体。追求一种高度文明。

(五)詹姆斯对西方小说叙事视角的革新

“意识中心”的叙事方式

第三人称有限叙述视角:以第三人称为主 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提出三类聚焦(叙事视角):

A、零聚焦,即非聚焦: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其聚焦者便是叙述者,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聚焦类型。叙述者大于人物。

B、外聚焦:叙述者站在不知情的角度,,从外部进行描述。叙述者只描写人物的对话行动,而不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叙述者小于人物,又称为“戏剧式”。 C、内聚焦:只以某个人物的视点来叙述,叙述者存在于故事内部,通常是故事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人物。 内聚焦又含有三种不同类别:

a.固定式内聚焦 b.转换式内聚焦 c.多重式内聚焦

《黛西·米勒》内聚焦叙事的特点与作用:

1)从聚焦人物的视角描写主人公的外貌、言语和行为

2)从聚焦人物的角度揣度主人公的心理 (自己的观察和别人的评价)

3)采用内聚焦叙事的意义在于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带有不确定性和含糊美,使读者读之产生双重困惑,一方面是读者对黛西人品真相的迷惑,另一方面是温特伯恩对黛西真实想法的困惑

4)叙事角度出现了违规和越界现象

开头隐含全知叙事的存在

首次提到小说聚焦人物“他”——温特伯恩

写叙事者的声音与眼光及故事中的角色是截然分开的

叙述声音中的忧郁和不确定似乎表明“我”对人物内心活动并非完全了解,从而赋予人物以某种独立性,与传统的全知叙事也形成了差异

在瑞士小镇沃韦,有一家特别舒适的旅馆。实际上,那里有许多旅馆,因为接待游客是当地最兴隆的行当。许多旅行者一定会记得,小镇坐落在一片蓝得出奇的湖畔。

当你身处无与伦比的三冠大饭店,感受到这些印象之后,你会情不自禁地乘上想象的翅膀,回到海洋大厦或国会酒店。

两三年前,一个美国小伙子坐在三冠大饭店的花园里,打量着身旁一些我所提及的优雅景象,一副相当悠闲自在、无所事事的样子。

我几乎无从知道,当时他想得更多的究竟是相似之处呢,还是不同之处。 那是个美妙的夏日早晨,美国小伙子无论以什么方式看待事物,都会觉得它们相当迷人的 。

——《黛西·米勒》

搜索更多关于: 美国文学经典研究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重表现心理,风格文雅、清秀;马克?吐温的特点是大胆使用日常口语,风格幽默诙谐。 2、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 1837—1920) 《赛拉斯·拉帕姆的发迹》(The Rise of Silas Lapham,1885) 3、马克·吐温(Mark Twain, 1835—1910) 《汤姆·索耶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87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886) 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 1、善于捕捉反常或超常事件,通过表现其中的矛盾、不协调或悖谬,达到讽刺与嘲弄的效果。 (1)本质与现象的悖反,内在性格与外在表现的矛盾和不一致。A、丑强装为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