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地理试题库(250道试题)

经济地理试题库(250道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0:56:30

201642949.doc

工业部门多,市场发达需求量大;④外贸观点:利用国外资源 234.简述森林加工工业就地林区布局的优劣势?p116

优势:①就地就近加工,减少长距离运输造成的浪费;②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为确定合理开采指标和搞好营林创造稳定条件;③集中利用加工过程中所以剩余物,唯有林区才能做到,这是一项巨大物质财富(综合利用);④改善林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劣势:林区与销区城市特别是与大城市比较,技术条件明显逊色一筹,但这是可以逐步扭转的

235.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思想。P133()

答:核心是在选择工业区位时,要尽量降低成本,尤其要把运输费用降到最低限度,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

前提的假设是: ①分析的地域单位是一孤立国家和地区这一环境,只探讨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其他自然、社会以及技术等都是相同的。 ②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区和劳动力来源为已知;③其他矿藏条件、产品需求量、劳动力供应状况和工资等不变;在那里有普遍存在的原料(例如水和砂子)和有局部存在的原料(例如煤和铁矿)的分布。④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运输方式为铁路等等。就是在以上的前提条件下,韦伯建立了工业区位受运费、劳动力费用以及集聚力这三个因子决定的理论。

韦伯考虑到影响生产成本费用的主要因素是:①原料及燃料;②劳动力;③运输;④集聚;⑤地租;⑥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折旧;⑦借款利息等。对于造成某一生产地点生产费用节约的因素,韦伯称之为区位因子。

韦伯认为,对生产成本费用起决定作用的区位因子只有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力三者。在三个区位因子中,他认为运费对工业的基本定向起最有力的决定作用。工资影响可能引起由运费定向区位产生第一次“偏离”。集聚作用又使运费和工资定位产业产生第二次“偏离”,即在运费、工资和集聚三者关系中寻求最近区位,并以此为基础,联系其他因素对区位的影响。

236.货流不合理运输的类型及产生原因?

答: 种类:①对流运输、②重复运输(增加不必要的停滞)、③迂回运输(未采用便捷的交通线)、④过远运输(舍近求远)、⑤短途运输、⑥长途运输、⑦倒流运输(双程浪费)、⑧动力选择不当、⑨起程或返程空驶(最严重形式)、⑩无效运输(运无价值杂质)。

5

201642949.doc

原因:①生产分布不合理②产销不平衡③信息不灵④不了解各运输方式特点和适用范围⑤产销体系不完善

237.简述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条件及引力模式?p234

答:(一)城市相互作用的产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城市间存在着互补性。②城市间存在着可运输性。③城市间没有中间干扰机会。

(二) 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城市间相互作用量与两城市的规模成正比,与城市间距离成反比,这就是引力模式。即:Iij=K*Mi*Mj/(Dij)b Iij表示城市i和城市j间的相互作用量;Mi和Mj表示城市的质量规模,通常用城市的人口规模,或经济规模(如工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也可用反映城市实力的综合指标;Dij表示两个城市间的距离,可直接用空间距离,也可用反映城市间交通运输便捷性的时间距离;K为经验确定的质量权数;b为反映距离摩擦作用的指数,其值的变化受两地间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货物种类的影响

238从全世界看,城市地域形态主要有哪些类型?

(一)团块状城市 这是在城市对磁心的向心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地域形态。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向心力作用下向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城市地域形态呈团块状,一般为单中心城市。

(二)带状城市 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地域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或外部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总有对交通条件的依存性,城市发展沿交通线(铁路、公路、河道等)向外扩展,最终形成条带状城市地域。

(三)星状城市 当城市的发展轴并非一条或平行的若干条,而是由3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轴线构成时,城市在沿交通线的轴向力和对磁心的向心力共同作用下,形成有3个或3个以上的超长伸展轴的星状地域形态。星状城市具有明显的向心性和离心性。 (四)组团式城市 城市由于受自然条件因素(如用地、河流阻隔等)的影响或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主要是规划和控制),建成区以河流、农田或绿地为间隔、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众多团块状城市地域形态,称为组团式城市。

(五)一城多镇 大城市周围客观上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城市或城镇,它们之间自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吸引与被吸引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有机的有组织有秩序,不同于人为建设的卫星城或一城多镇的布局形态。一城多镇的布局形态是在城市的对外部吸引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或是通过人为的规划和建设而形成的,较多地表现为大城市和周围的卫星城,

6

201642949.doc

中心城与卫星城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有的甚至为依存关系。 249.简述城市化的地域类型。

答:集中型城市化和分散型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两种基本形式。

集中型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从空间上的分散状态向集中状态发展的一种过程,它实际上是城市中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经济活动向城市中心集聚,又称为向心型城市化,这是城市化初期的基本形式。在景观形态上,表现为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更加密集。

分散型城市化是指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外扩散的一种过程,又称离心型城市化。在景观形态上,表现为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大。按扩散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前者是指城市的建成区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和延伸的扩散方式,它使城市地域范围不断向外延展,蚕食郊区,同时使郊区的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地域上逐渐连成一体,成为大城市的组成部分。飞地型城市化是指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出现了在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但职能上与中心城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种扩展方式。许多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结果。 240.简述经济区划的原则。

答: (1)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相结合(2)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3)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相关性原则(4)远景发展方向一致性(5)适当照顾行政区划完整性 八、论述题(245-250题)

245.论述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

要求回答:1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代表性学说,并指出演变原因及实证意义。P15 2产业布局演变规律运行机制及其具体表现。P18 前面有 答:223.简述产业布局演变规律及其运行机制。 答:①配第——克拉克定理的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的缘故。

②③④…

246.论述区域开发的主要内容。前面有 247.论述产业布局条件评价的原则。P52前面有

248.论述我国工业生产与布局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P138 249.论述货流不合理运输的类型、产生原因、后果及解决途径。

7

201642949.doc

答:种类:最常见的不合理运输有:①对流运输。主要指相同的或可以互相取代的货物在同一线路或流向上的相向运输,是无计划运输中最常见的一种不合理运输;②重复运输。指产品输入那些本身生产该种产品,而且数量等于或大于自身需要的地点的运输;③迂回运输。指不采用便捷交通线路的运输。④过远运输。指附近有某种货物,却要从超过合理货流图规定的范围(距离)以外的远距离地区输入的运输;⑤短途运输。指在短距离运输中不采用适合于短途运输的汽车运输,而采用适合于长途运输的铁路运输和海运方式,造成严重浪费的运输。

不合理运输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产分布的不合理可能造成原材料、半成品的不合理流动;地区产销不平衡和信息不灵可能造成商品对流运输、过远运输和重复运输;某种运输方式远不能满足运输需要,可能导致迂回运输和短途运输;人们对运输方式特点和适用范围的认识不清,或者由种种原因确立的不合理的产销联系,都可能造成货物的不合理流动。

不合理运输尽管类型多种多样,但均产生两个严重后果,即:①引起多余的行走公里,浪费了运力,增加了运输费用。②延长了运输时间,积压了在途物资,延缓了国民经济流动资金的周转,贻误了生产时机。

? 实现合理运输的途径:(1)合理布局产业:成本(运输)最低:①近原料地和消费地,缩短运输距离;②近便捷交通线,降低运费,缩短时间;③沿水布局,发挥水运优势

(2)大力发展综合运输: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合理分配运量及线路投资;协调各种运输方式联系。

(3)科学合理调配运量,做好产供销平衡—货流规划 250.论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P261

答:㈠资源开发利用;㈡产业布局;㈢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㈣重大项目建议 1.经地学科学性质是介于 自然、技术、经济、 边缘科学 2.经地学地域性,核心问题是 地域分异规律 。

3.经地学科学体系包括 通论 经地学和 专论 经地学。前者又叫 系统 经地学或普通经地学,后者又叫 区域经地学

4.交通运输两重性表现为:既是工农业生产的 条件 ,又是一个 独立 的部门,因而具有两重性。

5.交运地理包括:交通 地理和运输 地理,前者又叫 运力 地理,后者又叫运量 地理,前者是后者的 物质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 经济依据 ,合称交运地理。 6.在经地学体系中,城市地理学 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最活跃领域。 7.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地域生产综合体 。

8

搜索更多关于: 经济地理试题库(250道试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642949.doc 工业部门多,市场发达需求量大;④外贸观点:利用国外资源 234.简述森林加工工业就地林区布局的优劣势?p116 优势:①就地就近加工,减少长距离运输造成的浪费;②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为确定合理开采指标和搞好营林创造稳定条件;③集中利用加工过程中所以剩余物,唯有林区才能做到,这是一项巨大物质财富(综合利用);④改善林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劣势:林区与销区城市特别是与大城市比较,技术条件明显逊色一筹,但这是可以逐步扭转的 235.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思想。P133() 答:核心是在选择工业区位时,要尽量降低成本,尤其要把运输费用降到最低限度,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 前提的假设是: ①分析的地域单位是一孤立国家和地区这一环境,只探讨工业区位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