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地理试题库(250道试题)

经济地理试题库(250道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14:24

201642949.doc

六、简答题(221-240)

221.简述三次产业分类法及广泛接受的原因?p12-13、15

答:第一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第二产业的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采掘业产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第三产业在本质上乃是服务性产业,即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其范围大体包括:商业与贸易,金融与保险、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文教与卫生、信息与通讯、科研与咨询、旅馆与饮食和其他劳务性服务行业,其中有的是为生产服务的,有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也有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可见,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是这一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

原因:第一,它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具体表现在:①此种分类方法同人类的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相适应。②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演进的一种趋势,即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第一、第二产业的一定发展为基础的;反过来,又从更广阔的领域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且也使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容更加丰富。 第二,此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运用此法,便于对各国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规律,有利于国际交流。

局限性:对现实经济活动进行分类时,就存在着不少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说,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222.简述PETTY-CLARK定理?p15

答: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的缘故。 223.简述产业布局演变规律及其运行机制。P18 答:均质布局—点状布局—点轴布局—网络布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变化是产业布局演变的根本原因。而新的产业布局的又通过复杂的反馈作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便是产业布局的运行机制,它主要表现为极化作用与扩散作用两个方面。

所谓极化作用,是指经济活动有向某些区位条件优越的地点集聚的倾向,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极核,而且这种极核一经形成,就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它可以不断地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甚至在原来赖以发展的优势已经丧失的条件下,仍然可以

1

201642949.doc

发展。因为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社会化和高技术方向发展,专业化协作和不断提高技术密集度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就势必带动一系列为之服务配套的行业的发展,从而引起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在极核地区进一步集聚,从而产生乘数效应。 所谓扩散作用,是指社会经济要素从极核地区向外围的扩展,这种扩展主要是通过极核中心的带动作用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外溢”作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作用来进行。当然,还有政府的合理调控,促使产业布局由过分集中趋向相对平衡。 224.简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P28

答:(一)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提供必要自然前提 这具体表现为:①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及服务业等经济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空间与场所。②为各种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与布局提供不可缺少的水源。③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多种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布局,提供作为劳动对象或劳动必要条件的各种天然矿物资源和原料等等。 (二)为实行劳动地域分工(生产地区专业化)提供自然基础 所谓劳动地域分工,是指为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地的地区优势,满足国家或地区的需要,而使经济发展在地域上实现合理的分工,以利于用最小的社会支出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为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自然条件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一般来说,在幅员广阔,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建立、发展多部门综合发展的地区产业结构。自然条件的复杂多样,是发展多元化地区产业结构的自然前提。 (四)影响产业地理分布的地区界限 225.简述新技术革命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25.简述新技术革命对产业布局的影响?p33

答:(一)知识、智力和科学技术愈益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二)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成为新兴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因素。 (三)现代科学技术将引起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变化。

①区域经济结构迅速变化,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地位显著上升。 ②改变了传统的部门分工与地域分工的界限,出现了新的地域分工格局。 ③生产向小型化和分散化方向发展,经营向综合化、大型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 226.简述区域开发的概念及主要包括的内容?p18

答:区域开发,是指以一定的区域为对象,依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以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的观点,为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保护环境而进行的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的工作。

2

201642949.doc

主要包括内容: 一、区域间的平衡问题

问题的实质都涉及如何处理好效益与公平问题。切实可行的办法是,要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出发,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均衡、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原则,进一步促进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问题

主要就第二产业内部而言,一般分为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四大类。 三、空间结构合理化问题

就全国而言,首先要解决地区间的平衡与不平衡问题;就某一地区而言,空间结构合理化实际上就是产业布局演化规律在地区性国土开发中的具体运用。在一些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缺乏足以带动全区发展的经济中心,采用增长极模式;中等发达地区采用点轴开发模式;经济发达地区,采用网络型开发模式。 四、区域发展政策问题

即区域产业政策、区域组织政策和区域调控政策。区域产业政策是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区域组织政策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保证;区域调控政策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手段。它们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推动着地区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227.简述产业布局条件评价的原则?p52

(一)全面考察与突出主导因素相结合,不能以偏概全,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二)辩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①既要看到诸条件的有利(地区优势)方面,也必须指出其不利方面(限制因素)。 ②既要注意资源的数量,也要重视资源的质量。

③既要看资源的绝对量,也要注重其社会需求的相对量。

④既要研究本区域的情况,又要考察相关区域的情况,特别要注意进行区域间的比较。 ⑤既要把握资源条件的现实情况,也要了解其动态的变化。

⑥既要研究资源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也要分析产业布局对资源条件的作用。 (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28.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哪些经济特征?p71、73

答: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照人类的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

3

201642949.doc

经济特征:Ⅰ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投入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产物。Ⅱ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即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效率)由人类经济活动所决定。对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干预四方面。

Ⅲ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时商品交换所造成的。

Ⅳ价值流:以价值形式体现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运动生态系统运动,创造价值和价值增值的过程。效率越高,价值流越高,则产量越高。 229.简述经济作物布局研究的内容。P90

答: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 布局原则:①因地制宜,择优布局,适当集中;

②尽可能在经济作物产区建立加工工业,尤其是初加工; ③经济作物产区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④充裕的、技术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世界上一些经济作物如棉花、甜菜、甘蔗、麻类及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集中化与专门化程度均较高。 230.简述世界各地区工业布局的基本趋势。P104

集聚-展开、不平衡-平衡的格局发展,沿着点-线-网的基本形态演变,形成诸如据点式(极核)、钟摆式(两点对流)、沿线式(交通干线)、网络式(综合区域)等基本布局模式。

231.简述工业再布局的模式有哪些? P111

? 答:扩建:条件允许,增资,规模经济 ? 改建:技术改造,集约生产 ? 迁建:区位劣势,另觅他址

? 替代产业:上下困难,关转并转,替代升级 ? “迹地”利用:城市空心,另觅他途 232.我国钢铁工业常见的布局模式有哪些?p119

答:资源型-最早模式,移铁就煤-移煤就铁-钟摆式-煤铁间

? 市场型-机械工业发达的消费市场,如太原特钢 ? 临海型-沿海港口区位,如宝钢

233.炼油工业为什么布局在交通较好的消费区?p117

答:①运输观点:原油比成品油经济(原油多用管道与轮船)且便于运输(成品油质轻易燃易爆,品种多不易远运) ②利用观点:一身无废物,综合利用,效益高;③市场观点:

4

搜索更多关于: 经济地理试题库(250道试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642949.doc 六、简答题(221-240) 221.简述三次产业分类法及广泛接受的原因?p12-13、15 答:第一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第二产业的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采掘业产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第三产业在本质上乃是服务性产业,即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其范围大体包括:商业与贸易,金融与保险、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文教与卫生、信息与通讯、科研与咨询、旅馆与饮食和其他劳务性服务行业,其中有的是为生产服务的,有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也有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可见,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是这一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 原因:第一,它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具体表现在:①此种分类方法同人类的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相适应。②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演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