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金融复习
CA + K = 0
CA = f(Y,Y*,P,P*,e) K = k(i*,i,Ee)
Bp = f(Y,Y*,P,P*,i*,i,e,Ee) e = g(Y,Y*,P,P*,i*,i,Ee) 各变量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1. 国民收入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Y↑→M↑→对外汇的需求↑(CA恶化)
→e↑(短期这样,长期会升值);Y*↑→X↑→外汇供给↑→e↓。 2. 价格水平的变动。P↑→本国产品竞争力↓→CA恶化→e↑; P*↑ →本国产品竞争力↑→CA改善→e↓。
3. 利率水平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i↑→资本内流↑→对外汇的供给↑(KA↑)→e↓;i*↑→资本外流增加↑→外汇需求↑→e↑。
4. 市场预期外汇汇率上升时,资金外流↑→外汇需求↑(KA↓)→e↑。 综上,结论可以简单表示为:
e?k(Y,Y,P,P,i,i,Eef)汇率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求决定汇率。国民收入、利率的变化,都通过对
??*??*??*?(2)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货币需求的作用而影响汇率。
? 假定:总供给曲线垂直、货币需求稳定、PPP和非抵补利率平价成立,资产
完全替代。 ? 基本结论:
1、汇率变动与本国货币供给成正比、与外国货币供给成反比; 2、外汇汇率与本国国民收入成反比,与外国国民收入成正比; 3、外汇汇率与本国利率成正比,与外国利率成反比。 以上结论刚好与国际收支模型的结论相反。
9、根据多恩布什的超调模型(粘性价格模型),画图说明汇率的过度波动 (本题详见课本p73-p75,这里仅是摘要)
超调模型(overshooting model)是多恩布什1976年提出的。所谓超调,通常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其长期稳定的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解所跟随(说白了就是调过头又反弹回来了)。
在受到货币供给扰动时,汇率在短期内会做出过度反应,一段时间后,又会向相反的方向回归。汇率在短期内决定于金融市场,但在长期内决定于商品市场。 (1)前提假设
A.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即短期内价格不变,总供给线短期内近乎水平),而资产市场短期内可以灵活调整(注意:汇率作为资产价格,其调整是迅速的,在图中汇率变化瞬间完成)。 B.货币需求是稳定的,本币与外币资产完全可替代,不抵补利率平价成立,购买力平价短期不成立(粘性)长期成立。
(2) 图解(引用自ppt,课本上利率的图有错误)
说明
货币需求函数(对数形式):Md=P+aY-bi (原式为:M/P=L(Y,i))
不抵补利率平价: E(e1)-e0=i-i* (i*表示国外的不变利率,E(e1)为未来汇率预期)
长期: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或根据ISLM模型),在长期均衡状态下,产出保持充分就业的自然水平,商品价格变化与货币供给变化呈现同比例变化,国内利率等于国外利率(利率平价)。从长期来看,PPP成立,本币贬值幅度等于货币供给增加幅度:E(e1)=e0+△m,E(e1)表示预期未来即期汇率水平。
短期:假如本国货币供给量增加,由于价格粘性,短期内商品市场不会有反应,利率平价在资产市场中成立,因而短期调整从资产市场开始。根据货币需求函数,Md增加,P不变,Y不变,因而i下降,资本外流,本币贬值(t1时刻)。根据不抵补利率平价,e1=E(e1)-(i1-i*),由于假定国外利率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后i1下降,因此本币贬值幅度增大(e1下降增大)。这是因为:根据不抵补利率平价,长期内i=i*,汇率变化仅仅由货币供给增加引起,而由于i1
课本还通过货币市场的调整等等解释超调模型各种变量前后的变化,这里不一一赘述,仅以上图总结。(引自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版)》)
(p74中关于本币实际升值的结论有歧义,其实是第一阶段本币由于名义汇率贬值导致实际大幅度贬值,第二阶段由于价格上升和汇率回调导致升值,总的来说本币实际汇率不变)
汇率调整的动态过程:
10、 超调模型和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课本p73)
相同点:都假设货币需求是稳定的、本币与外币资产可完全替代、不抵补利率平价成立。
不同点:超调模型假设价格是粘性的,总供给曲线短期内不垂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成立(长期成立)。
11、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平衡分析法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 关于基本前提
(1)货币分析法认为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具有完全替代性,资产组合分析法则认为两者不能完全替代。 即每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经常存在差异。用UIP来表
示,即:it* + Δse ≠ it
(2)货币分析法认为汇率由两国相对货币供求决定,资产组合分析法则将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引入了分析模型。 (3) 资产组合分析法认为,由于具有风险收益特征,无抵补套利的利率平价不
能成立
12、运用资产组合分析法,分析各种政策变化对汇率和利率的影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冲销式干预、国内公开市场操作、经常账户顺差)
资产组合公式:W=M+B+eF,其中W是财富总量,M国内货币存量,B是国内债券存量,e是直接标价法下汇率,F是外国债券存量。
均衡条件:Ms=Md(i,i*,W),其中Md与W正相关,与i,i*负相关; Bs=Bd(i,i*,W),其中Bd与i,W正相关,与i*负相关; Fs=Fd(i,i*,W),其中Fs与i*,W正相关,与i负相关。
MM之所以向上倾斜,是因为:假如e变大,则W变大,这会导致Md变大,为了达到均衡只能通过i变大来调节。(Ms=Md(i,i*,W))
BB、FF曲线分析亦然。FF较BB更为平坦是因为本国人对本国债券的利率变动更为敏感。
当Ms增加时,需要通过减少i或者增加e来维持均衡,因而MM曲线左移;同理,Bs增加时,BB曲线右移;Fs增加时,FF曲线左移。 A.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政策指的是央行通过购买国内债券投放本国货币。BS减少,Ms增加,W不变(增减相抵),从而MM左移,BB左移,FF不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