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某某县蓝莓生产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州某某县3000亩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培训,并与基地(乡镇)农户签定蓝莓购销合同,基地(乡镇)则组织农户进行种植、生产,通过购销合同确保按保护价格向农户收购蓝莓,依靠经济手段和市场行为建立稳定的种植与销售生产关系。
5.2关联度分析
5.2.1促进藏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和生态建设
本项目运用农业产业化手段,带动农户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蓝莓业,本身就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行动。在项目实施中,有针对性地吸收农村移民和贫困农户参与,通过发展蓝莓产业,实现农村移民“安稳”、“致富”的移民目标和“增收”、“脱贫”的扶贫目标,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5.2.2是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立足资源,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名优特产品为先导,按照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原则,调整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以农户为基础,联户或联村成规模,一镇或数镇连片的专业化生产基地。通过发展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组织生产新方式推动产业化发展,并推广、巩固、完善新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解决目前困扰农民群众在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通过产业化发展和农业订单,使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获得收益的保障,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
29
***州某某县3000亩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收的有效途径。
5.2.3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本项目运用“公司+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一方面能充分利用某某县自然资源、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土地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蓝莓产业化开发,以进一步带动藏区蓝莓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0
***州某某县3000亩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6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6.1建设规模
建设3000亩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进行优质蓝莓的种植与粗加工。具体包括:
建立蓝莓高效种植示范区500亩及蓝莓大田生产区2500亩; 建设1000平方米粗加工厂房及相关配套设备。
通过产业化运作,最终在某某县形成种植面积达1万亩的国内知名优质蓝莓生产基地。
6.2建设内容
1.改土工程:改进基地内500亩蓝莓高效种植示范园区的土壤结构,在现有土壤内施加有机肥(配方堆肥),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优质蓝莓基地公害污染,从而提高蓝莓品质;
2.配套灌溉系统:蓝莓高效种植示范园区部分采用微滴灌溉系统。蓝莓栽培区2500亩微喷灌系统。既可降低劳动强度,又节约水资源;
3.建设冷藏库及粗加工车间:对优质蓝莓进行临时存储及简单粗加工。因此建立1000平方米粗加工厂房及200平方米冷藏库,冷藏库内设保鲜库、冷却间、冷藏间、穿堂、制冷机房及设备间、发货站台等;加工车间包括包装车间、工具房、垃圾站;
4.完善水利设施:为了保证灌溉用水及生活用水的质量和需要,以及为保障供水稳定,本项目建设蓄水池25座,配套建设提水泵站及加压泵
31
***州某某县3000亩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房,以及引水管道、排洪渠、排水沟等;
5.完善电力设施:为满足基地内生产及生活用电,由市政供电系统引入电源,完善基地内电力电信管网,并配套建设变配电房1间;
6.基地总图系统:修建园区道路和耕作道路、室外生态停车场等。
6.3产品方案
6.3.1品种选择
目前全球企业在生产中栽培的蓝莓品种主要分为以下4大品种群: (1)高丛蓝莓,果实较大,目前主要用于鲜食。其中包括了北高丛类型(耐寒性较强,适宜高海拔地区栽培)和南高丛类型(耐寒性较弱,适宜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栽培)
(2)矮丛蓝莓,果实小,主要用于深加工。耐寒性强,适于我国东北地区栽培。
(3)半高丛类型,鲜食和加工兼用。耐寒性强,适于我国辽宁及以北地区栽培。
(4)兔眼蓝莓,品质较差,适于我国长江以南诸多地区栽培。 本项目在某某公司2006年引种试验栽培成功的基础上,选择栽培品种为北高丛类型优质蓝莓。 6.3.2种苗来源
某某公司已建设年生产能力为50万株的种苗繁育中心一座,源种来源于康南 公司包括14个育苗温室、一座面积240平方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及一个露天苗圃试验基地,种苗繁育中心及配套设施均已投入使用,能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