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某某县蓝莓生产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州某某县3000亩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就意味着领先,领先就是优势,也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创造出高原特色和个性来。建设和发展蓝莓产业化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引进和应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就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具有高新技术特色的蓝莓产业化基地,并由此带动整个康巴地区内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将增加其特色经济的内容和层次,形成优化的区域经济结构,推动其经济总体迅速步入新的发展状态并实现跨越式前进。 3.2.4 为藏区发展特色农业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该产业化基地项目的建设力求探索科技和农业,企业(公司)与农户,生产与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新路子,形成和积累新的经验,对高原地区区域性农业乃至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通过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围绕贸、工、农、技一体化这条主线,组合某某县产业经营体系,促进技术、人力、资本和信息等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臵,将推动贸、工、农、技一体化健康发展,为藏区农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3.2.5推动某某县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新农村建设
某某县作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核心地区,项目建设地从地理区位上看处于中心圈,它将成为藏区高原特色农业经济向外围辐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向经济落后地区递延的中介或桥梁,所以3000亩蓝莓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发展必将成为藏区农业整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运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将带动5000余户农民,种植蓝莓1万亩,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高科技的投入,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技术与生产的互动新格局,通过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整体
17
***州某某县3000亩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协调发展。
综上分析,项目的建设不仅具有一般的社会经济意义,而且更具有科学意义和改革意义。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18
***州某某县3000亩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4 产品市场分析
4.1全球蓝莓产业概况
美食蓝莓人工栽培发源地是美国和加拿大, 至今已有百年发展史。此前,则是采摘野生蓝莓果实为原料用于加工食品、饮品、药品、染料等产品。由于实践科学发现蓝莓内含极为有效地保健人体生命健康奇特功能、及其极为丰富营养价值位居41种各果蔬之首的独特作用之后,便引发此人工栽培品种的研究实验。由此,美国与加拿大便成为世界蓝莓最大主产地,其蓝莓研究水平及其蓝莓产业化生产自始至今一直位居全球领先水平。尤其以华盛顿和俄勒冈州的蓝莓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其蓝莓栽培面积并以平均30%的速度逐年递增,其蓝莓果实总产量超过20万吨/年,已占达世界蓝莓果实年40万吨总产量一半的程度。
此外,德国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栽培高丛品系蓝莓品种,其栽培面积达到1000公顷以上;波兰、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等国均也展开蓝莓人工栽培生产;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国自90年代起始发展蓝莓人工栽培,并以98%鲜果出口,栽培面积以30%~50%的速度每年递增,现已达到2500公顷以上,蓝莓果实总产量为1万吨/年生产能力;亚洲除东南亚等国也早有蓝莓栽培外,中国自1983年起始、日本自2003年起始、韩国自2005年起始进行引种栽培蓝莓;截止目前统计: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进行蓝莓人工栽培并作为高新科技农业种植产业化发展的造福农业高效经济作物项目实施推广并加快发展速度,总面积达10万公顷以上,年总产量20万吨以上略高于美国年总产量。
19
***州某某县3000亩优质蓝莓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前全球蓝莓主产地的每年生产蓝莓果实总计达40万吨以上,面对全世界(不含中国)每年消费蓝莓至少80万吨的总需求量远远不足、供不应求,以至于蓝莓鲜食果品价格昂贵,原料鲜果价格也在日益攀升走势。2007年起中国人、韩国人、俄罗斯人等国的健康食品消费族群雄起扩展起来,使得原本全球供不应求矛盾更加拉大距离。据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专家预言:要实现全球蓝莓生产能力满足全球蓝莓消费能力并真正能够达到供需平衡水平这个局面将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受人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影响至少需要20年或30年。由此可确定美食蓝莓是全球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第三代珍稀小浆果树种,作为全球人类生命五大健康食品之一的蓝莓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甚为可观。
4.2优质蓝莓中国市场概况
4.2.1 当前国内蓝莓总体发展现状
我国栽培蓝莓起步较晚,吉林农业大学于1983年率先在我国开展了蓝莓引种栽培工作,先后引入抗寒、丰产的蓝莓优良品种70余个。并相继开展了组建栽培基地、生产技术推广、产业化生产栽培等工作。截至2006年,国内种植蓝莓总面积已达1100公顷,产区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地,总产量达350多吨,但与世界其他蓝莓生产国还有相当的差距。2004年中国蓝莓产量只有100 吨,占世界总产量的0.05%,全部用于鲜果销售。2006年增长速度较快,栽培面积由2004年的300公顷增加到1 100公顷,增长了2.67倍,鲜果产量增长了2倍,但也仅占世界总产量的0.14%。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