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某地区活牲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地区活牲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养、加、贸一体化经营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已经在康达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五区县建立了肉牛生产集中区,发展我国第一件注册的活牛证明商标“****红牛”品牌为主的肉牛产业,形成加工牛肉、食品、皮革、革制品、骨制品、生化药品6个系列上百种产品。为了加快红牛的销路,****市近年来加强了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市内以牛肉、皮毛和活牛交易市场为核心,以县乡30多个活畜交易市场为骨干的比较完善的市场网络;国内立足西北、华北地区,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的固定牛产品销售市场;国外以香港、俄罗斯及中东国家为主的活牛和牛肉直接或间接出口渠道。****市内目前有活畜交易市场78个,以乡镇集贸市场为主,年交易量50万头左右,其中本地牛源35万头,周边地区牛源15~20万头。全市有屠宰加工企业6家,其中****市政府所在地康达区有屠宰加工企业3家。年屠宰肉牛20多万头,平时每天的屠宰量达500头左右,高峰时达到1000头左右。屠宰后的牛肉除供应****市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西安、兰州、银川等周边城市。肉牛副产品及冷冻肉远销上海、成都、武汉等国内大城市。熟制品牛肉加工企业3家,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销往韩国和中东国家。康达区活畜交易市场活牛交易量为20万头/年,宰杀量为10万头/年,主要为本地是****市市饲养的****红牛和毗邻的陕、甘、宁周边县区饲养的以秦川牛为主的改良肉牛。
随着当地及周边地区畜禽养殖数量的急剧增加及畜产品交易日趋活跃,尽管畜牧产业养、加、贸一体化经营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但是与畜禽大力发展的局面不相适宜,交易流通数量有限,相当一部分交易市场还沿用传统方式进行交易,没有粪污处理设施和疫病
.
某地区活牲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检疫技术条件,活畜交易难于管理,造成城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商品混杂,给不法商贩私运偷运畜禽有了可乘之机。将传统的、零星的、间歇性的小规模活畜交易转变为经常性的、信息化的、规模化的现代化市场交易,不仅能够打破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形成多渠道经营和充分竞争,而且对扩大畜产品流通规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速度和流通规模效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1.3 项目活畜交易市场发展预测
按照建―大基地‖、育―大龙头‖、活―大市场‖、增―大效益‖的要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红牛”产业文化发展的传统影响,至2020年,全市肉牛饲养总量将达到150万头以上,出栏60万头以上,****将成为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和西北地区畜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中心之一。届时,具有更大的商品吞吐能力、更广阔的辐射区域,使用先进电子结算手段、方便准确的商品供求信息、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及良好的市场经营信誉的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发挥集散地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作用的功能齐全的区域性的大型活畜及产品交易市场供不应求。
2.1.4 市场竞争对手情况分析
分布在项目区周边的的市场多为产地型或社区型的中、小型市场,这些市场毗邻城郊、农村,仍采用自给自足、局地型流通的主流形式,仍主要采用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与现有传统的活畜交易市场相比,拟新建的活畜及产品交易市场无论从交易方式、管理思想,还是管理层次、管理范围、管理策略上均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详见下表)。新建的畜禽交易市场是由承办公司牵
.
某地区活牲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头,由股东、银行、员工、商贩、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共同体,在市场经营管理中,鼓励和吸引商贩与客户的各种激励政策是制度化的,协调与调节商贩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制度化的。
表2—1 本项目交易市场与传统活畜交易市场优势对比
市场类型 项目对比 现代活畜交易市场 传统活畜交易市场 常年交易,以活羊、活牛、种畜及皮逢集或不定时交易,主要以活羊为主,交易方式 毛并重。电子屏交易、拍买、产品分交易品种主要有:成年羊、活牛、羊区、分级、分等交易,电子结算。 以人为本,注重交易双方互相沟通以及发挥交易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虽有一定的计划性,并配套简易的屠管理思想 公开、平等的交易平台为商贩和客户宰并实行配给,但仍带有浓厚的封闭提供平等的机会,鼓励和吸引大小客式经营模式,小商贩难以介入和立足。 户入驻市场,并享受平等待遇。 管理层次 公司统一管理,下设分区管理和行政市场管委管理或由公司管理,分工不管理机构,权责明确。 明,权责不清。 皮及毛。为面对面交易方式。 管理范围 定期发布价格信息,完善的市场交易无信息发布和市场服务组织,客户与培训及服务机构,为客户和商贩负责。 商贩自己负责。 开放性经营,公开、公平、公正、卫封闭式经营,主要凭经验管理与交易,管理策略 生交易,有系统化、科学化的一整套方法简单,信息封锁,无技术含量,专门方式和技术 卫生条件差。 2.1.5 市场建设竞争优势、劣势
项目建成后其主要竞争优势表现在: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具备现代化交易手段的、能提供完善市场交易服务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大型综合性交易市场,完全适应现阶段消费需求呈现出高级化、多样化、周年化及多元化的倾向及追求优质、精细、新鲜、营养、方便、安全的消费目标。该市场建设必将促进畜禽生产供应
.
某地区活牲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在组织化程度、产业链发展、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改善提高,而且为促进畜禽生产布局的扩展及产地集中化、专业化并进而为畜禽产品周年供应、消费的均衡化发展提供一定条件,也将形成以该市场为中心区域辐射周边县区及西北地区的更大范围的市场流通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产地市场和消费地市场机能分化共同承担广域流通所必须的收集、中转、分配机能,形成一个现代化的流通链锁结构。市场建设和经营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市场经营劣势主要表现在交易市场运营的初期,存在技术人员力量薄弱、经营管理经验缺乏等不足。
2.2 经营方式
2.2.1 流通的基础条件 1) 产品供给特征
项目区普遍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活畜生产的主体是广大的小规模农户和养殖场,并且养殖生产极为零散。以小规模生产为主,且作为包含自然生产过程的养殖业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变动的影响而造成供给量变动的不确定性比较大。
2) 消费需求特征
与生产供给相对应,活畜最终产品是肉食品,其消费主体是千家万户的个人消费者;追求无公害、味美、安全消费。活畜交易呈现出批量购买的结构特征。
2.2.2 经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遵循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高科技含量、绿色环保、高起点、高标准、前瞻性,以完善功能、提高效益、优质服务和诚信为宗旨,以建成区域性的中心市场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