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8.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r与收入y之间关系的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的利率—收入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相等,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9.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0.货币的需求: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有3大动机。
11.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
12.谨慎动机:也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已不分货币的动机。
14.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了,有价证券的价格也不会再上升了只能下降,因此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流动性偏好趋于无限大,这时即时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也不会再下降了。 15.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所有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16.狭义的货币供给(M1):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17.广义的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
18.M3:M2+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 19.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L=M/P)的收入与利率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就是LM曲线,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
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LM:r=k/h*y+(M/P)/h
20.凯恩斯区域:当投机需求曲线为水平时,LM也会出现一段水平区域。此时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效。
21.古典区域:当利率很高时,投机需求为零,LM会出现竖直区域,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22.中间区域:LM正斜率的区域。
23.IS—LM模型:把商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和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商品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模型,即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和货币市场间联系得理论模型。
24.商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的效果。(书523页)
4.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映,而是对由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的现象。
5.凯恩斯极端:当LM曲线水平、IS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
6.古典主义极端:当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货
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当政府使用一种政策时,同时以另一种政策相搭配,以稳定经济。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2.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3.失业率: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失业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4.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人口数。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5.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
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
6.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7.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
8.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即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失业。特点:即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9.周期性失业:因经济萧条或衰退时,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10.自然失业率:无货币因素干扰,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
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它包括:自愿失业、摩擦失业、结构失业。他与国民收入无关,与制度有关。4%-6%为正常范围。 11.奥肯法则:GDP变化与失业率变化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GDP每增长2%,失业率下降1%。或若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会导致GDP低于潜在GDP2%。奥肯法则是根据美国的数据得到。
12.价格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13.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14.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15.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是实质性支出。
16.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货币性支出。
17.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18.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行动。包括:所得税、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财政制度。但是他的作用有限,只能调节国民经济的波动幅度,不能改变其方向。
19.斟酌使用/权衡性的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经济繁荣时用紧缩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使用扩张财政政策,以保证稳定总需求。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