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汇总 - 图文
项目施工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建材边角料及废弃土方,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用作厂区低洼地垫方,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
4.7 运营期污染源强分析
4.7.1 废水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是实验室废水、学生及教职工生活污水以及教学楼、办公楼、食堂排放的污水。
(1)实验室废水:项目实验室废水主要是化学实验室清洗实验仪器、配制药品等产生的废水,由于化学实验课课时少,化学实验废液产生量小,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有毒有害的物质废液需送往指定地点处理,其余可直接同生活污水一同汇入处理设施处理。
(2)学生及教职工生活污水:项目共有公寓楼入住人数约2400人,按人均用水量100L/人.d计算,则总用水量为240m3/d,以水的消耗率为20%计算,排水量为192m3/d。排水中各污染物浓度BOD5:70mg/L,CODCr:120mg/L,SS:80mg/L,氨氮14mg/L,磷酸盐(以P计)4mg/L。
(3)食堂排水:项目食堂每天供应三餐,就餐人数约2400人。按人均用水量50L/人·d计算,则总用水量为120m3/d。产生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食堂排水量为96.0m3/d。排水中各污染物浓度BOD5:200mg/L,COD:600mg/L,SS:300mg/L,动植物油:200mg/L。
(4)教学楼和办公楼主要是卫生间冲洗水和清洁卫生等用水,每天用水量约32m3/d,排水量为25.6m3/d。排水中各污染物浓度BOD5:140mg/L,CODCr:150mg/L,SS:10mg/L,氨氮14mg/L。 4.7.2 大气污染源强分析
项目在运营期产生的废气多为实验室排放的废气和食堂油烟,以及停车场及进出车辆将产生一定量的汽车尾气。
(1)生活废气:该项目的液化气总用量为84吨/年,排放系数按每吨液化气产生烟尘0.0565kg、SO2 2.0383kg、NO2 0.2358kg,则本项目所在地共排放生活大气污染物约:
烟尘:4.8kg/a、SO2:171.2kg/a、NO2:19.8kg/a
(2)实验室废气:实验室产生的部分有害气体应经专门处理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3)汽车尾气:汽车进出排放的尾气中的污染物为CO、HC、NOx等,为间断排放,排放量较小。
(4)食堂油烟:食堂厨房在炒菜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油烟,主要成份是动、植物油遇热挥发、裂解的产物及气味、水蒸气等。食堂油烟应由配套的油烟净化设施处理后经专门烟道引入顶楼排放。厨房油烟经过处理后必须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方可排放。 4.7.3 噪声源分析
项目建成后,区域居住、来往人员大量增加,居住、活动场所将产生大量的社会生活噪声。其中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活噪声大多不超过80dB(A),通过楼板、墙壁及门窗的隔断基本上可消除期影响。公共配套设备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电机噪声和机械噪声。项目所在区域规划设计的道路车流量较小,交通噪声对本项目影响不明显。
4.7.4 固体废物产生量分析
本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宿舍和教学楼及办公楼产生的垃圾。本项目建成后约有1500人住宿,生活垃圾产生量按市区平均的1.2kg/人.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吨/d,垃圾主要为厨房有机垃圾和其他无机垃圾。其余未住宿人员约为900人,按0.25kg/人.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23吨/d,合计项目日排放生活垃圾为2.03吨/d,年排放量为741吨/a。
本项目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理,运至福州红庙岭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环境影响不大。区内粪便通过下水管道,进入化粪池后进入城市污水排放系
统,对环境基本无影响。实验室的废弃物应经过处理后单独收集处理。
4.8 项目选址可行性及总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
项目选址位于闽侯县甘蔗镇,场地较为平整,西面、南面为未开发建设用地,东侧为连绵山体,一条小溪自北向西穿过场地,周围环境优雅。其中,西面紧靠
国道,交通便利,与老城区保持一定距离,有着较为方便的交通联系,项目选址合理。
根据场地现状和校园建设的要求,合理严谨地进行统筹安排,布局合理,由教学行政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功能区组成,功能齐全,流线便捷,便用方便,注重校园空间的独立性、完整性、多样性,同时也注重各功能区间的联系点与开发性,注重新的空间形式,新的建筑形式和新技术、新材料的结合。总体布置体现整体的空间疏透,功能合理,平面布置比较合理。
五、环境影响评价
5.1 水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营运期产生的污水主要来自校区内的生活污水,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后直接排入闽侯县内河,对环境影响不大。
5.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废气主要来自厨房燃料废气和厨房油烟,由于使用清洁能源,燃料废气排放量较小,当地大气环境现状良好,污染物容量较大,大气扩散条件较好,项目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影响较小。厨房油烟影响较大,在采取运水烟罩等治理措施后,在屋面以上排放,可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相关排放标准,对环境影响较小。
5.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营运期的噪声源主要为校区内的生活噪声、配套设施的噪声和交通噪声。由于校区内使用设备较少,生活噪声时间相对集中在白天,因此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5.4 固废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本项目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理,
运至福州红庙岭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环境影响不大。区内粪便通过下水管
道,进入化粪池后进入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对环境基本无影响。实验室的废弃物应经
过处理后单独收集处理。
六、退役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作为非污染生态型建设项目,其建筑物属于永久性建筑,在使用期间不会产生工业性污染物,而且建筑物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或观赏体育运动,因此,退役后建筑物可以回收利用,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七、污染治理措施评述
7.1 水污染治理措施评述
7.1.1实验室废水
项目实验室废水主要是化学实验室清洗仪器、配置化学药液、实验废液等,本次环评要求项目建设时,建议在实验区设实验污水处理设备,实验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校园污水管网系统。 7.1.2 生活污水
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校园污水管网系统,经过校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项目选址附近的闽侯县内河。因为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313.6m3/d,成分简单,处理达标后内河的措施可行。
7.2 废气污染治理措施评
食堂油烟的净化措施是将油烟废气集中收集,通过油烟净化设施净化后集中排放。油烟去除率>85%,最高排放浓度2.0mg/m3,可达标排放。该措施已经在许多大型餐饮业得到应用,约需投资15万元。实验室产生的部分有害气体应经专门处理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7.3 噪声污染治理措施评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