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年高三期中考试生物(带答案)
D.H蛋白的氧依赖性降解从分子水平调控了基因表达
19. 黄曲霉素是极强的致癌物,会使DNA分子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碱基丢失,导致DNA复制时,子链中对应位置随机填补一个脱氧核苷酸。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黄曲霉素是化学致癌因子
B.黄曲霉素导致碱基对缺失 D.随机填补可能不引起性状改变
C.随机填补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
20.蔗蟾蜍曾被某国引入,用来控制甘蔗园中害虫,但除害虫外,蔗蟾蜍还捕食多种动物。由于蔗蟾蜍本身有毒,在当地鲜有天敌,且繁殖速度快,变异率高,几十年来迅速扩散,已成为入侵物种,造成了生态灾难。研究发现,它们的进化速度惊人,已经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A.蔗蟾蜍与害虫等当地动物会发生协同进化 B.蔗蟾蜍的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导致蔗蟾蜍种群长腿基因频率增加 D.当地蔗蟾蜍种群的增长不受任何因素制约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8分)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如图1),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 (1)小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_____,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小窝蛋白。小窝蛋白在__________上合成,然后由__________和高尔基体加工,通过膜泡转运到细胞膜上,成为膜蛋白,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据图分析,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
_____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中。
(3)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2。据此分析,__________。
(4)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__________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22.(8分)为研究草本植物骆驼刺在灌木层下方荫蔽环境中不易生长的原因, 科研人员利用黑网遮光进行实验,测定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叶绿素a含量 实验条件 (mg·g–1) 荫蔽 自然光 1.53 1.24 (mg·g–1) 0.68 0.67 (μmol CO2·m–2·s–1) 2.09 3.43 (μmol CO2·m–2·s–1) 19.02 17.67 叶绿素b含量 呼吸速率 最大净光合速率 (1)骆驼刺叶肉细胞的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膜上。测定光合色素含量时,将骆驼刺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适量__________进行充分研磨,获得色素提取液,测定不同种类色素的含量。
(2)由实验结果可知,荫蔽条件下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_含量明显增加,推测这一变化有利于叶片吸收和利用光能,促进__________阶段的能量转换。
(3)与自然光下的结果相比较,骆驼刺叶片在荫蔽条件下真(总)光合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据表中数据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4)虽然荫蔽条件下骆驼刺发生这样的适应性变化,但进一步实验表明荫蔽条件下骆驼刺死亡率远高于自然光照组。科研人员推测骆驼刺在荫蔽环境所出现的适应性特征可能导致其蒸腾作用失水过度而死亡。为验证此推测,可初步对自然光和荫蔽条件下骆驼刺叶片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测定、比较,可比较的形态特征有__________。
23.(8分)科研人员试图将乳腺癌细胞转变成脂肪细胞来治疗癌症,进行了如下研究。 (1)癌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突变。癌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发现,癌细胞具有类似于“干细胞”的特性,能通过细胞__________转化成多种类型细胞,但科研人员选择转化为脂肪细胞,下列理由中重要程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脂肪细胞不分裂 b.转化为脂肪细胞的通路已研究清楚 c.脂肪细胞储存更多的能量
(3)科研人员推测M蛋白抑制癌细胞向脂肪细胞的转化。为验证
上述推测,用M蛋白的抑制剂处理__________(填“野生型”或“乳腺癌模型”)鼠,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推测,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
24.(10分)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科研人员筛选出了A、B和C三个抗大豆花叶病毒的纯合品系,并对抗性遗传进行研究。
(1)用三个抗大豆花叶病毒的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F1 杂交组合 抗病 A×感病 B×感病 C×感病 12 13 9 感病 0 0 0 抗病 116 95 99 感病 42 36 34 F2 据表分析,抗性性状均为__________性性状,三组杂交的F2均接近__________的分离比。 (2)为探究不同抗性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图1所示杂交实验。
①据实验一分析,品系B和品系C的抗性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F2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②据实验二推测,从位置关系上看,品系A和品系B的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或同一对染
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3)科研人员利用S序列(某染色体特定位置的标记物,不同品系中S序列长度不同)进一步确定A、B两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关系。
①用引物扩增A品系、感病品系及其相互杂交得到的F1和F2若干个体中的S序列,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据图分析,推测A品系抗性基因与S序列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 ②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间距离越近,发生交叉互换的概率越低。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A品系抗性基因和S序列、B品系抗性基因和S序列之间的交换概率。若结果不同,则说明__________。
25.(10分)人类的性别主要由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决定,通过男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表现出来。
(1)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同源配对区与特异区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SRY基因可能位于图1中的__________特异区。
②请在绘图处的方框内,绘制出X、Y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的图像。
(2)在某家族中发现一名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男性,研究人员同时检测了此家族成员的性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