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答案
11. 描写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言万转,忽然夜幕降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描写仙人出场时以霓裳为衣,清风作骑,纷纷从云中而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体现作者暂且将白鹿放于山林,待兴起时访问名山,表现出作者乐于徜徉山水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1. 《阿房宫赋》中描写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秦被灭亡,阿房宫被焚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阿房宫赋》中写六国衰亡,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借鉴的诗句是 4. 阿房宫赋的文眼是:
5. 宫妃久久站立,盼望帝王来临: 6. 描写六国珠宝全被运往秦的句子 7. 人民口不敢言却心里愤怒,秦皇越发骄傲顽
固: 8. 为什么把珠宝收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 9. 一个人的意愿也是千万人的意
愿:
10. 函谷关被攻占,可惜阿房宫化为灰
烬: 11.
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老百姓和统治者是一样的心理,人同此心,心
同此理的句
子: 12.
六国和秦国灭亡是咎由自取,不怨他
人: 13.
运用比喻描写建筑物多,不知有几千万座的句
子: 14.
金块玉石被丢弃得四处都是,秦人看见却不觉可惜的句
子: 15.
文中用十四个字交代秦国灭亡的过程的句
子: 16.
通过阿房宫赋的兴毁,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
子:
答 案
长恨歌
1.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天长地
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拟行路难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1.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2.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春江花月夜
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4.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5.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6.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7.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8.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9.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0.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11.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2.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3.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4.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5.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6.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夜归鹿门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息处。 梦游天姥吟留别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4.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5.
忽魂悸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6. 世间行乐亦 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7.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8.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9.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0.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 月照耀金银台。 11.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2.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阿房宫赋
1.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 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 人哀之而不
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 秦爱纷奢
5.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6.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7.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
益骄固
8. 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 9.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10.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12.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
天下也
13. 10.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4. 1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
之,亦不甚惜
15. 1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6. 1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